所以,虽然放假,但大家并没有迫不及待地拎包走人,而是先回到实验室,把数据整理清楚,把材料归置好。
易言翻了翻上午刚刚出炉的数据,这些低能核反应的激发函数、角分布和出射粒子的能谱也不知道还有没有用。
想了想,还是决定先拿去交给季知行。
敲开所长办公室的门,易言就到季知行正噼里啪啦地敲键盘,速度之快显然跟他们受阻的实验无关。
“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
易言问道。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季知行体恤他们这些研究员,他自然也想为季知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哦,不用,谢谢你。”
季知行抬头笑了一下,“只是写一份论文。”
易言忍不住劝道“这样会不会太累了”
不是要休息吗写论文多费脑子啊。
“不会,写论文有助于整理脑中零散的思维碎片,使之形成更有效更简洁的知识体系与逻辑结构,对我来说就是休息。”
季知行见易言一脸的难以苟同,便举了个例子,“就像电脑整理磁盘碎片一样。”
坐在一旁的邓迫哀怨地了季知行一眼,对他来说,写论文只会将他的脑浆搅得七零八落,使之形成更混乱的表达逻辑直接死机。
易言不像邓迫那么害怕写论文,但也绝对无法认同写论文是一件能划到“休息”
范畴的事这样的人搞学术,绝对是真
“是哪个领域的需要我帮忙整理参考文献吗”
易言往季知行桌上一扫,怎么连一份参考资料都没有。
“用不上参考文献。”
季知行回答得理所当然。
“啊”
易言不解,谁写论文还能不要参考文献啊,除非是自己开创的领域。
“是关于光子芯片的。”
“哦。”
还真是自己开创的领域。
“那我不打扰了。”
易言说着就离开了,在带上门前又问了一句,“打算发哪个刊物呢”
他得买回来拜读一下。
“ies。”
“好的。”
易言带上门后才反应过来,ies
ies建刊于1932年,主打综述型论文,专注于系统化地考察某一学科的学术进展,向全球科学家的研究方向性指导,是全球最权威的多学科领域综述期刊。
ies始终坚持严格的编撰标准,不接受普通投稿,而是采取邀请制,邀请的都是各个领域兼具前沿性与权威性的顶级学者。
反过来说,ies的邀请就象征着国际学术界对学者的高度评价与集体认可。
易言想起自己读博时的导师,当初接到ies邀请时,特地闭关一个月来撰写综述。
发表后,学校还特地发了一条喜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