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书库

啪啪啪打脸之谨言慎行(第3页)

也有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有道是“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君子三缄其口,要敏于言而慎于行。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需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不要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能为了自己逞口舌之快,什么都敢说的人,必定对所有事物,心无敬畏,这样的话“祸”

也不远了。

但现实生活中,会干的不如不干的,会说的不如不说的,因为你做了,你的不足就显出了;你说了,你的思想就暴露;你做得多了,便成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但几千年来,优秀的人都这么告诉我们,那就得听。

也不用担心是否人人都谨言慎行,世界变哑巴了,因为大多数人还是活的很彻底,想干啥干啥,没有这个谨慎之态。

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决定一个人是否有出息,内心是否强大,并不是能力。

能力是一种后天学习的东西。

真正决定一个人是否大有出息,往往是我们内在的志向。

在被贬龙场驿站后,住宅环境恶劣,对于王阳明来说简直是煎熬。

但是,王阳明却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仍然不忘时常静坐,苦苦追寻圣贤之道。

想了数日之后,终于在一天夜里,王阳明顿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务者误也。”

意思就是:圣人之道是什么,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

判断事情对错是非,标准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本心”

,能够分辨善恶、美丑、忠奸,能够判断世间的一切事物。

随心而动,随意而行,这就是“心即是理。”

这就是着名的“龙场悟道。”

“心学”

也就此诞生。

这篇文章其实大多引用古人的故事和现成的话,我自己写的着实分量较少,只是串起来,以此提醒自己谨言慎行,不能通过吐槽缓解内心的不满,时刻警醒自己不能因为其他人拉低自己的层次。

多看中华大地几千年沉淀下来好的东西,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出自《小戴礼记、小宋礼记》。

喜欢一清少年随笔请大家收藏:(yg)一清少年随笔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