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来人听此,大笑而去。
待那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与您所教有别啊!
这一年到底应是几季?”
孔子答:“四季。”
子贡不解!
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
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
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你跟这样的人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
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上了个小当,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道理。”
生活中,和同层次的人争论,是为了寻求真理,而和不同层次的人,辩论就会演变成争执不休,既浪费时间和感情,还难分高下。
在拉低自己品性的同时,也玷污了自己的价值观。
每个人都活自己的人生,该有的定数一定会遭逢,何必轻易去评人呢?曾国藩在打下了太平天国后,雄踞东南,俨然拥有半壁江山。
这时,湘江名士王闿运来到曾府上。
此时王闿运年纪轻轻,意气风,对功名并不怎么感兴趣,却深信古代纵横家们的帝王之学,一心寻找明主,想要做开国的功臣。
见面之后,王闿运劝曾国藩不要帮助朝廷,而是拥兵自重,趁机自立,并且要曾国藩以韩信为前车之鉴。
曾国藩见王闿运说得滔滔不绝,却始终微笑不语,只是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面上比划,只见桌面上写着一连串的“妄”
字。
曾国藩想说王闿运狂妄,但他没有当面评价,只是静静的听他说完,委婉的在桌上写下一些“妄”
字,避免尴尬,这是一种聪慧。
曾国藩一生立言、立功、立德。
精神层次越高的人慎言慎行,看破不说破、知理不争辩,知人不评人。
很难很难,所以才说需要去悟去学去格物。
这个人干了一辈子坏事,到最后突然明白了,我要学好,那么他就是天下第一大善人,这人人做了一辈子好事,临老干一件坏事,他就是天下第一大恶人。
纵使千般好,不抵一朝无。
你对他就算再好,也抵不过你的一次无心之失,人就是这样,总给总给就会变得理所当然,突然有一天你不给了,他会背地里说你坏话,刺你心病。
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要直接给应该帮助的人实质性的东西,尤其是钱,他们的思维注定会变本加厉,无心劳作。
就像郭德纲说的:“要饭的没有早上起床的,都是中午或者下午才出门,他但凡早起,就不至于去要饭。”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我想做的好事就是谨言慎行,这四个字来自《菜根谭》,谨言慎行的下一句是君子之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