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书库

第十六章 西风吹老丹枫树(第3页)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是啊,河山无定据,西风吹老丹枫树,明珠也在渐渐老去。

容若身后,他的后代也都有自己的命运。

容若共有三子四女。

长子富格,由颜氏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所生。

容若在世时,非常爱这个孩子,还常常带着他去会朋友。

一次,容若牵着富格的手对顾贞观说:“此,长兄之犹子。”

又牵着顾贞观的手对富格说:“此,孺子之伯父也。”

容若离世时,富格10岁,已稍稍懂事。

后来富格和他的父亲一样,成了康熙皇帝侍卫,但富格寿命不长,26岁就英年早逝。

次子富尔敦,19岁中举人,20岁中进士,仅做了一任七品官就英年早逝。

倒不是命运对纳兰家格外残忍,资料显示,清代人平均寿命仅30多岁,早逝现象比较常见。

第三子富森,为沈宛所生遗腹子,倒还长寿,活过了70岁。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明珠离世,享年73岁。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容若的第三个儿子,也就是沈宛为他生下的遗腹子,古稀之年的富森,被皇室邀请参加太皇太后的七十寿宴。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想那纳兰家族,从钟鸣鼎食之家,到星流云散之境,也就短短近百年。

幸亏纳兰词如天空里的星辰,永远在人类的夜空中闪耀。

据说容若在世时,已出现“井水吃处,无不争唱《侧帽》《饮水》之篇”

的局面。

朝鲜人也曾惊叹:“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到了今天,美国、日本等国都有纳兰词的爱好者。

纳兰词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得了永久的生命。

容若曾写道:“此情待共谁人晓。”

纳兰词,最动人、最令人留恋处,是一个“情”

字;最让人叹息、让人牵肠挂肚之处,是一个“愁”

字。

这些情与愁,如何能跨越时间与空间,在我们心头百转千回、久久盘旋?

正如我们前面看到的,容若本人至情至性,他的词作不过是他本人的心声。

真心真情,加上天赋的悟性,以及容若本人勤奋努力、上下求索,他用字奇巧,用典灵活,灵感天成,句子让人过目不忘,作品终于传世。

不过纳兰词传世绝非偶然。

文犹人也。

喜爱纳兰词的人,只有了解容若的身世,才能真正把词读懂。

当然,懂与不懂,有时候不重要,喜欢就好。

容若在词的艺术领域登峰造极,加上他本人是相门公子、御前侍卫,如此一来,容若的特殊身份、美好人格、隽永词作,共同凝成了动人心魄的纳兰词。

多少人一生只爱纳兰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