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
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
此人君之操也。”
平公曰“善!”
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
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
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
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
书曰‘睿作圣’。
诗人曰‘岐有夷之行,子孙其保之!
’”
宣王曰“善!”
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撙节安静以借之,谏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
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亲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忠信乃畜。”
伯禽再拜受命而辞。
陈灵公行僻而言失,泄冶曰“陈其亡矣!
吾骤谏君,君不吾听而愈失威仪。
夫上之化下,犹风靡草,东风则草靡而西,西风则草靡而东,在风所由而草为之靡,是故人君之动不可不慎也。
夫树曲木者恶得直景,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号,垂显令之名者也。
易曰‘夫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于身,加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天地动而万物变化。
诗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此之谓也。
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弒。”
灵公闻之,以泄冶为妖言而杀之,后果弒于征舒。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乎?”
孔子对曰“有之。”
哀公曰“何为其不博也?”
孔子对曰“为其有二乘。”
哀公曰“有二乘则何为不博也?”
孔子对曰“为行恶道也。”
哀公惧焉。
有间曰“若是乎君子之恶恶道之甚也!”
孔子对曰“恶恶道不能甚,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好善道不能甚,则百姓之亲之也,亦不能甚。”
诗云‘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