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兵部难,吏部工部也难,中央难,地方也难,抗倭的难,守北的也难,什么叫内忧外患?区区几万两白银不过杯水车薪。
可是祁王这一行为,倒叫雍王坐不住了。
雍王远在封地,气的须发发抖,作为皇帝最为中意的儿子,雍王就藩只是暂时避妨,他的生活要比祁王宽裕太多,准确的说,是荣华富贵,钟鸣鼎食。
可他视财如命,让他将自己的私产拱手送人,比杀了他还难受。
要知道他的父皇沉迷炼丹烧可是真金白银,大内的钱烧完了,来日轮到他登基,还不得指望自己的私房钱?
雍王“高瞻远瞩”
,已开始为登基后的奢靡生活做打算了。
可他的好哥哥居然主动向朝廷捐银?
是不是傻!
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是不是钱多烧得慌!
你想表孝心,捐给大内就好了,捐给户部做什么?
就显你就显你!
这不是把老子架起来烤吗?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何太急!
骂完了兄弟,雍王还是忍痛含泪跟了五万两。
当日王府官员进殿秉事,茶杯里装得都是白开水……
二位皇子带头向朝廷捐银,其余各地宗室藩王也不得不放血,共计向户部纳银二十万两,皇帝嘱意户部,这笔款项全部用于赈灾,当然,层层下放之后,真正可以用之于民的不知几多。
八月初,上谕钦天监,命礼部择期斋戒祈雨,祭告天地、社稷、山川之神;命顺天府及各州县用心绥抚、安置、赈济流民;拨款调粮至受灾州县,都察院派遣御史督查赈灾,引流民回乡复业云云。
京郊各州县设粥厂施粥,规定每个流民每日一碗稀饭一个杂面馒头的指标,为避□□民无所事事形成匪患,各县还贴出告示,招募流民代替民夫修补城墙、疏通运河、卸运漕粮等,以工代赈。
按照官场规则,知府不该过多插手州县庶务,但曹知县为表重视,还是亲自到各州县巡察赈灾情况。
果不其然,下级官吏无不怨声载道,眼看就要入冬了,受灾的府县不下雨,京畿一带雨水也很少,土地减产,仓内存粮是预备用来给京城百姓度过春荒的,眼下还要替地方养着这么多流民直到开春,实在是难。
曹知府知道下面州县各有各的难处,磨破了嘴皮,尽量劝慰安抚:“连祁王、雍王都节衣缩食向朝廷捐银了,足见陛下对流民的重视,多事之秋,大家苦一段时间,和衷共济吧。”
……
郑阁老分管工部,这天忽然叫沈聿陪他去通州考察漕运。
沈聿知道,是恩师有话要跟他说,十有八九还是为祁王推举讲官的事。
沈聿并不知道祁王捐银的背后真相,只是经此一事,对祁王的为人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
马车沿管道一路出城,二人几乎没有什么交谈,沈聿等老师先开口,郑迁却似乎陷入沉思。
二人一路几乎没有什么交谈,来到通州码头,扶着城墙远眺川流不息的运河,无数流民应召在此做工,正往一艘巨大的进鲜船上搬运货物,官员打着蒲扇,在他们身后催促咒骂。
即便是这样,因为可以换一点银钱,他们仍甘之如饴。
郑迁叫沈聿陪他往远处走走,左右随员便被留在了原地。
沈聿恭声道:“不知恩师有何训教?”
郑迁平静的目光扫过他的脸,问道:“你与那个安江知县赵淳有私交?”
沈聿不假思索道:“没有。”
郑迁疑惑的看向他:“没有私交,你为何苦心替他周旋?”
沈聿道:“为了给大亓的官场留下最后一点良心。”
郑阁老顿了片刻,不置可否:“此次外查,吏部要给他挪个位子,平调。”
沈聿了然,南直隶官场同样错综复杂,其中吴浚父子的亲信不知凡几,赵知县守土抗倭的经历被沈聿宣扬的人尽皆知,甚至被说书先生编成了段子传遍大街小巷,一时间谁也不敢再提罢他的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苏殷自从被绑定反派系统以来就勤勤恳恳的完成任务,无一失手。每一次任务都完成的非常完美,成功取得人人喊打的反派Boss头衔。当然最后他也成功的被主角干掉了,再一次印证了反派死于话多的真理。真是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可是有一天主脑突然告诉他,由于许多反派死的太冤,集体暴动导致世界不稳,让他去改变反派的命运。exm???这活可不好干呀!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快穿反派话不多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郎君金榜题名,糟糠妻被骗下堂。天灾人祸频频,下堂妇死得凄凉。重生归来,她不仅要踹渣夫夺家产,还要在天灾荒年,广积粮高筑墙,过上悠闲好日子...
穿越到自己写的书里,换做任何人都会欣喜若狂,可温亦谦却有点慌。早知道我就不写黑暗文了,随便出个门都能遇到几个变态杀人狂,这谁顶得住啊s黑暗风,沙雕向。...
大胆开个预收穿成病弱反派的未婚妻以下是本文文案穿成男主无c文中不配拥有姓名的反派病弱同桌,身娇体弱一步三喘的覃莳得到了一个学习系统。努力学习可续命,可惜系统十分抠门,覃莳头悬梁锥刺股却依...
世界被拯救了。因为我需要一个地方发表文章。...
兵王,这是在任何一部字典上都查不到的词,士兵创造这个称呼仅是为了表达对他们中间绝对佼佼者的敬佩和尊敬兵王,士兵中的王者,他们仅仅是士兵中的王者,也许他们永远也成不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将军,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