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笑的是,市长带来的年轻人也有部份分出去,用走动的方式直接通知各工厂与公司负责人。
但他们没有穿钢铁厂的制服,根本没人认识这群年轻人是谁。
假如是第一次听到,谁会信这群小伙子所说的,市长要集合大家的命令。
客气一点的,直接被婉拒,然后请了出去。
不那么客气的,直接当成汉津市来的街溜子,被工厂的警卫轰了出去。
一点面子都不给的。
所以意气风发前去通知人的年轻人们,一个个都灰头土脸的回来。
毕竟工业区里头,能够被提拔当上负责人的,不是军队出身,就是本身有一定手腕。
那种逢迎拍马,或是被人说个三句话就唬住的,是坐不上那个位置的。
又这整件事是市长所要求的紧急通知,黄元宪根本不考虑原先陈进德的建议,将集会定在三天后或五天后,而是命令所有人即刻就到!
结果就是,当通知苏涣的信使从苏家庄跑到技术学校,总算找到人,苏家老爷也赶到钢铁厂时,被通知而来的各工厂、公司负责人,也不过来了数十个。
连一百的数都还没破……
就这么乱糟糟的忙乱到中午,黄元宪想发脾气也没处发去。
因为不是收到通知的人胆敢不过来,纯粹是通知根本还没到位,得到消息的人还不多。
但是钢铁厂办公大楼的人手都还在外头忙着,不能说他们不尽心尽力呀。
都做到这种程度了,黄元宪就是再发飙、再骂人,进度也不会加快!
这可是他验证过的结果。
所以一行人的中餐,干脆就选择留在钢铁厂用。
可是这么一留,就又出问题了。
从战后重建时期开始,时任县长的蔡镛也没少造访钢铁厂。
而蔡镛这个人和黄元宪最大的不同,在于他和苏涣同在一名恩师门下,而且也都亲身经历了那场战争的苦难。
相较之下,在战争期间依旧能过得锦衣玉食的黄元宪,可以说被荆州黄氏保护得相当好。
而他既没经历过那场战争的苦,跟苏涣也没有同门之谊。
其结果就是,蔡镛可以做到与粗鄙之人同食共寝,但是黄元宪却无法忍受。
尤其黄元宪是为了找麻烦而来,当然没必要给任何人面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