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书库

第112章 好运纷至(第2页)

别以为读书人就不打架。

人家孔老夫子可是左手教鞭,右手持剑,御车架弓,带三千弟子,四处以德服人的呢。

君子六艺哪六项,大伙儿深入了解一下。

真以为百无一用唯书生呀。

至于那些从联邦国回来的人,能和苏涣取得联系也是十分高兴。

理由很简单,他们当初为躲避战祸而远遁联邦国,说白了就是逃难;逃难当然是全部身家都带出去呀。

但是在联邦国的生活也不是很容易。

先就是在当地的主流学问是科学,儒学可没几个人懂。

而在科学上的成就,或许这些人放在大金是人上人,但在人家的地盘也不过中人之资。

就算读书表现或考试拿到第一又如何。

那些真正受推崇的大科学家,或是他们愿意带在身边的学生中,有几个是大金人?如此可见一斑。

就算想当寓公或做生意,在乡下或城郊,可能会受当地政府或警察的刁难,甚至直接没收。

就是在城里,也会被一群只凭肤色论事的人找麻烦,再不然就是打砸抢。

要命的是,就算去报警,事后也澄清了国籍问题,指望着那些打砸抢的人赔偿吗?

要知道,以杀红番跟蓄黑奴起家的联邦国,这个时代的歧视问题依旧相当严重。

即便同为白人,内部也分成了三六九等;更何况是肤色一眼就看得出来不同的人。

所以说这些避难到联邦国的人,几乎都是在吃老本,过日子。

既然是坐吃山空,在联邦国又看不到出路,他们回大金也就理所当然。

最惨的是那些想回来,但又没办法回来的人。

至于有没有在联邦国展很好的人?

答案是没有!

至少在苏涣的圈子里没有。

钱多叫肥羊。

聪明不对头,那也叫没有用。

除非在外头抱团,但也只能在圈子里玩;一旦出了圈子,一样得低头做人。

既然如此,又为何不回大金呢。

而这些回来的人想要重新立足,一靠亲戚,二靠同门师兄弟帮衬。

甚至还有那种花掉最后一分盘缠,好不容易回来的人。

他们需要有人接济,才有机会翻身,要不然就直接饿死了。

所以苏涣的联系,纵使不比雪中送炭,那也是适逢其会。

但是这些人能不能派上用场,还得看后续书信往来了。

这个时代就是如此不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