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照风月宝镜而亡的千古悲叹……
故章回紧接着补述:
"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
石头记"
为"
情僧录"
。
东鲁孙梅溪则题曰"
风月宝鉴"
。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
可见,空空道人将《石头记》易名为《情僧录》,旨在突出贾宝玉这一"
情僧"
的感情经历与最终结局。
孔梅溪改为《风月宝鉴》,意在警戒世人,妄动风月之情。
无论是官场风月,还是豪门风月,有真情也有假意,个中虚实,自然也是一本"
宝鉴"
。
曹雪芹题之为《金陵十二钗》,旨在单纯为闺阁女子立传罢了。
二、《石头记》最终更名《红楼梦》
不过,即便如此,《红楼梦》真正广泛问世之前的这几个书名,还是因书的内容偏向情色,被视为《金瓶梅》之类的禁书,列入"
诲淫诲盗"
之作,严禁流传。
兼之《石头记》创作于"
闭关锁国"
的大清时代(据考《石头记》初稿大约完成于乾隆十六年之后),正是"
文字狱"
最为盛行的时期。
以致原本有11o回的《石头记》,虽说删去了未审定的后3o回敏感内容,诸如贾府被抄家等涉及高层的政治争斗等,还是有许多"
碍语"
犯忌的文字,而被束之高搁。
所幸,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