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逸飞自问以他的眼光,判断对手是个纯底线球员应当不会出错。
可是为了保险起见,他在前7局里也在一点点地模拟、尝试其他打法。
例如对付一些高个儿底线型球员颇有奇效的放短、变化球打法。
或者积极上网的策略。
然而放小球终究不是兰逸飞擅长的领域,雷衢作为拥有186黄金身高的球员,在脚步等环节的水准也相当不错,他考虑再三并未直接上手开攻。
至于打网前,兰逸飞暂时不想解除封印。
并不是想留点后手,只是他打球上网有个很尴尬的点,球不够厉害,强行改变战术容易在自己球局自爆。
当然,打法稳健归稳健,这并不意味着兰逸飞在保守地、甚至畏畏尾地打球。
他说自己擅长迎难而上,这可不是什么大话。
与梅德韦杰夫、锦织圭这些高手切磋的经历仍然历历在目。
虽然都落败了,可哪一次不是他在逆风中找到了好办法,扳回一些局势?
更何况此时这种,二人仅仅陷入僵持阶段的局面——兰逸飞决定拿出p1anb:逐渐抢攻,把对手的状态打没。
因为他已经现了,雷衢打顺风球颇有一套。
对手的状态之所以可以一点点升高,说不得也与兰逸飞施加的压力不够有关。
这的确是兰逸飞一个小小的失策。
于是在雷衢以一个1ovega保第七局后,兰逸飞转手便回敬了一个1ovega。
“4-4!”
论球抢攻这个系统最早赋予他的技术,不说凡入圣、炉火纯青,兰逸飞自觉也该算登堂入室了——他那高的一得分率全靠这招。
“哦,好看了好看了!”
尽管体育馆并未完全对外开放,主持人仍然仿佛感到了观众在疯狂地呐喊。
“潘教授,两位球员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如此稳固的球局,这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国内选手而言实属不易,对吧?”
潘逸夫微微颔,道:“的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