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天潢贵胄,做起事来,还不如农家子弟来的有担当。”
梅梅闻言不语,小心给康熙扣扣子。
谁又得罪您了?
康熙瞧皇后不说话,凑到耳边小声笑语:“等咱们有了孩子,可不能这么惯着。”
梅梅抬头,淡淡一笑,“费扬古说,他很想当舅舅。
我想,他会如愿的。”
提起费扬古,康熙不好跟皇后笑闹,只得陪着点头,“放心,他不会有事的。”
临近午时,肃顺前来呈送内务府改制章程。
康熙接过一看,原来是皇家实行特供制度,其他的,大多沿用现代天朝采购招标制。
负责人由皇家指定,三年一招标。
只不过投标标准更加严苛,只有八旗贵族方有资格申请。
康熙放下折子,罢了,这也算是个不错了。
肃顺不可能完全采用“拿来主义”
,总要平衡安抚八旗势力。
康熙叹气,再一次佩服小平叔叔手腕魄力!
见皇帝大致通过,只要求改几个细节,肃顺也松了一口气。
八旗那帮老顽固,可真难缠啊!
怪不得,清朝后期那么腐败,盘根错节这么多关系,不是舅舅就是外甥的,一个不小心,得罪的人,海了去了。
罢了罢了,等救出费扬古,还是回青岛安安心心做校长得了。
肃顺做事向来火速,当面跟康熙提了。
康熙听闻,想了想,“也好。
你教的学生,有的毕业之后,已经能在各地海军担当重任了。
咸丰十二年去西洋留学的,今年也该回来了。
你回去看看,有适合任教的,就留到学院。
人才还是要多培养培养的好。”
肃顺答应下来,又说一番学院老师也应该经常参加军演,以便实践出真知,知识联系实际。
康熙听他说的有理,一一同意。
君臣二人详谈一番,眼看天将过午,肃顺琢磨着梅梅该来送饭了,这才躬身告退。
走到门口,康熙出声叫他回来,犹豫一下,开口询问:“你说,一个人,为什么平日大方,遇事冷静,然而事情过后,却又柔弱无助。
怎么会有这么多矛盾的性格,集于一身?”
跟肃顺说这些话,康熙十分不情愿。
然而,事关皇后,除了费扬古,也就只有肃顺能说。
更何况,从某些方面来讲,肃顺比之费扬古那个只知道闯祸的,还是更能体谅皇后,多为皇后着想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