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出门在外都不容易,银行借不到,只能采用民间抬会的形式呗。”
“陈哥,这边抬会利息一般怎么算?”
“半年期起,1分利。
你借6万,半年期就是6万6。”
“我就用三个多月。”
“那也得按半年算。
你看你能接受吗?”
杨柳方和李桐福对视了一下,他把心一横:“陈哥,我接受。
那您就费心。”
“好,等会儿我给市场上几个咱们老乡商户说一声,让大家组个会给你拼凑一下。
千万别过期,好借好还。”
“嗯,放心吧。
陈哥,再说这个钱是企业的注册资金,存到银行固定账户我也动不了。
三个月到期才能提出来。”
约莫一两个时辰,六万现金已经陆陆续续地给凑够了。
二人带着这笔巨款,又去银行把自己的存款取出来四万,凑够十万,银行直接派车把二人送回到赵马川。
石头村长一听说要注册企业开工厂,说什么也要杨柳方把工厂开到他们村,并答应免费提供二亩地作为厂房的建设用地。
“石头哥,事儿是好事儿,我现在没钱建设厂房,现在这十万是要存到银行,三个月不能动的。”
“那就等三个月呗,额是这样想的,你看赵马川和王沙湾有沙子作为经济支柱产业,额蒙啥也没有,但作为村长,额也希望村民们能过上好日子。
你看现在你的工人都是额蒙村的,你把厂建到额蒙村里,不用教,工人能直接上手,也方便不是。”
“呣,的确,可是石头哥,你们那边交通的确不太方便。”
“这样吧,你不是还有三个月嘛?三个月额保证能给你打通一条通往三岔路口的主路。”
“石头哥,你别勉强。”
“不不,还有什么比让村民致富更好的呢。
赵村长那里还有乡里额去跑。”
石头村长不知道用了什么方式说服了赵村长,又从乡里陆领导那里要来了一部分修路资金,只是人工部分要他们免费付出。
据干活的工人讲,石头村长在村里的广播上说:“将来村里建了家具厂,村里人去家具厂干活再也不用起早贪黑跑赵王川了,为了引进这个家具厂,全村老幼都要参与,建设一条从石圪村到三岔路主干道的大路。”
石圪村里男女老幼箪壶提浆齐上阵,投入到一场史无前例的修建致富路的大运动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