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举所知
八月,皇帝布诏令:“安定民心、保障社会安宁的关键在于地方官的治理,特别命令两京(北京、南京)中,三品以下至五品以上的各级官员,每人推荐一名知府人选,不论其科举出身还是贡生监生。
对于在京的翰林院、科道官员,以及在外的巡抚、按察使、布政使等司道级别的官员,每人也需推荐一名州县官员,同样不拘泥于其科举资格。
如果有官员未能按时推荐合适人选,将对其处罚,同时推荐不当者也将受到连带责任。”
邹维琏告归
邹维琏,字号匪石,新昌人,万历四十五年丁未(公元年)考中进士,任职吏部主事。
当时,刑部主事谭谦益上疏推荐了一个自称拥有特殊才能的宋明时,邹维琏则上疏表示自古至今,从未有过依靠驱使鬼神之力能够战胜敌人、取得成功的例子。
邹维琏曾对魏忠贤展开抨击,但未能成功。
他在奏疏中写道:“不论是王甫、李辅国、程元振、仇士良这些古代的权阉,还是我朝的曹吉祥、刘瑾等人,无一不受到法律的严惩。
并且即使君主不舍得惩罚这些人,天下必定会有其他人代为剪除。
例如汉朝的张让和赵忠,尽管汉灵帝对他们极为宠爱,甚至以父母相称;唐朝的田令孜,唐僖宗也曾亲切地称他为‘阿父’。
本朝的宦官王振,也曾深受英宗皇帝的宠爱,地位凌驾于其他群臣之上。
然而,无论是王振,还是历史上诸如张让、赵忠、田令孜等权臣,没有一个人能够在家中安享富贵、平静老死。”
奏疏呈上后,魏忠贤大怒,假借皇帝旨意将邹维琏削去官籍,并流放到夜郎戍边。
崇祯初年,邹维琏被重新起用为巡抚,在福建铜鼓嶂、石屈塞等地的战役中,经过八昼夜的浴血奋战,俘虏并斩杀了数千名敌军。
然而,掌权者嫉妒邹维琏的才能,迫使他离职。
崇祯乙亥年(公元年),邹维琏再次被起用为兵部侍郎,但随后他告假归乡,不久后在家逝世。
董其昌致仕
董其昌,字元宰(应为笔误,实为玄宰),号思白,华亭(今上海市)人。
他在童年时便能作诗,往往语出惊人。
后来跟随莫中江学习,继承了前人唐顺之严谨纯正的学问体系。
董其昌在万历已丑年(公元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并担任编修,负责教育后学,编写有《举业蓓蕾》《十字诀义》等书籍,当时声望颇高。
但由于触怒了当朝宰相,被外放为湖广督学,后晋升为福建参议,因朝廷众多官员联名推荐,又被召回京担任经筵日讲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