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书库

第54章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第1页)

李白的理想注定落空。

唐肃宗是乱世天子,他继承了天宝盛世的成果,在致力平叛的同时尝试解决天宝以来政治、经济体制运作中的各种弊端,并为身后的帝国打下了一定基础。

但是,由于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无法对后宫、宦官势力的膨胀进行限制,反倒给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难消的隐患,这是肃宗个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国的悲哀。

在肃宗七年的帝王生涯中,有两个鲜明的主题:一是“北集戎事”

,也就是组织平叛,收复两京、消灭叛军;二是“南奉圣皇”

,也就是处理好自己与太上皇玄宗的关系。

唐玄宗避地西蜀,肃宗即位灵武,形成皇帝与太上皇并存的特殊状态。

玄宗通过颁行诰旨、委派宰相等方式对肃宗政治进行渗透和干预,肃宗则力图减弱玄宗的影响。

玄宗回京后,肃宗通过罢免玄宗委任宰相、逼迫玄宗迁宫西内、离散玄宗身边亲信等手段,使其逐渐丧失政治权力。

这一过程中,大唐中央权力实际上处于“二元格局”

,治国理政方面难以有什么大作为。

李白“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

的想法也没有什么用。

上元元年(o年),李白回到浔阳,登上庐山。

这次登庐山,更像是一次告别。

在李白的一生中,庐山与他始终有着不解之缘,每当仕途受挫时,他被庐山召唤而来,而庐山的宁静给了他最好的安慰。

现在李白老了,他似乎预见了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要向这座山告别了。

在《过彭蠡湖》一诗中,李白伤感地说:“青嶂忆遥月,绿萝愁鸣猿。

水碧或可采,金膏秘莫言。

余将振衣去,羽化出嚣烦。”

在另一《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诗中,李白道:“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

从“青嶂忆遥月”

到“石镜挂遥月”

,这“遥月”

究竟是山中之月,还是李白的化身呢?

“香炉灭彩虹”

,这句诗再次将他二十六岁那年的庐山之行连接了起来,只不过那时的彩虹,现在已经消散、熄灭了。

李白一生中留给庐山的诗歌并不算多,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浔阳狱中写下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