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无奈之举,但也是公平交易。
周延儒在崇祯朝早年被温体仁算计,无奈归乡,却因为温体仁而与东林党和复社的关系更加亲密了。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这句话被其贯彻甚深。
这也就是东林党和复社之所以极力促成周延儒复起的原因,因为周延儒虽非东林,却胜似东林,在崇祯帝眼中还甚有迷惑性。
上台之后很是重用了一波东林党人。
现在正觉得压力巨大的周延儒,陡然接到另一个得意门生范志完使人送来的捷报,可说是惊喜交加。
就范志完所言的运筹之功,他是志在必得。
但如何让一个远在京城的首辅大人,忽然的对关外战场具有了运筹之功,这就不是范志完在信中三言两语所能交代清楚的了。
范坤名义上是范志完派来京城来送信的,实则,他才是那一封信。
“小人见过阁老”
范坤恭敬的见礼。
周延儒不耐的挥挥手,见范坤直起腰来,便急不可耐的对他问道“叔恺范志完表字信中所说郑芝龙之事可是真的”
“战场远在牛庄,我家老爷未及亲去查,是以此事还有待核实。
但阁老可以放心,郑芝龙所报虚假不了。”
后者到了辽海后,几次派人报捷,那可都不是假的。
有鞑子的人头做证。
“这么说叔恺并未亲眼所见那头颅了”
周延儒才不会把事情的真假寄托在郑芝龙的诚信上呢。
“郑芝龙只送了一部分。
小人来京时候,我家老爷已经派亲信跨海北上了。”
周延儒脸色这才有几分好,迟疑了一下又道“即是如此,我与那牛庄之捷又有何联系”
“好叫阁老知道,此事却是那郑芝龙先做示意,我家老爷方才起了心思。”
范坤话儿说道这里,也不由得压低了嗓音“阁老容禀,此事若无郑芝龙的点头,那是万难成事的。
可要是郑芝龙答应了来,只要他在报捷奏疏上多添上几笔字,那一切不就水到渠成了么。”
捋了捋胡须,周延儒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做点头,范坤这话说的是这么个道理。
那么,“郑芝龙,匹夫也,其又想做何得莫不是关外之民还不能满足他的胃口”
是啊,郑芝龙想要得到什么呢他都付出这么大的牺牲了,而之前似也得了不少。
周延儒面上疾言厉色,说的好像郑芝龙是多么的贪婪无度,竟然得了那么多的关外之民还不满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