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一百五十二人中,只有她专修‘隐匿术’,并成功入门。
事实证明,若无她施法淡化福船形体,即便是在深夜的海洋,也很难做到靠近敌船而不被发现。
面对小皇帝的关切,杨太后口中应承,心中却思忖道:
“不知往后的大宋仙朝,又将是何种样貌?”
另一边,苏刘义骑着马,在县城几十里外跑了两圈。
陆秀夫的长子陆峰岳,与他并行。
苏刘义并未带人陪同,但陆峰岳的身后,却紧紧跟随着十余名侍从。
他们是在近期朝廷各方收敛势力的背景下,被陆峰岳新召集起来的,甚至有两名修炼消音诀的修士。
此次随行,便是为确保二人的谈话,不会有任何潜在的窃听者。
哪怕短时间,千里耳只能监听固定方向,同时还具有额外限制,陆峰岳依然保持谨慎。
“明知这话不当讲——可是苏帅,大将军之功远不如您!”
“慎言!”
虽然口中如此说,但苏刘义并未拉紧缰绳,反而让马匹的速度稍微减缓了一些。
“大将军早年追随崇国公,尚与元军互有胜负;然崇国公病逝,大将军逐步接管军权,没过多久元军便攻破了临安。
往后更是且战且退——”
苏刘义忍不住打断道:
“南下之征,大将军忧国忘身,屡拒元军招降,岂可因一时之战败而论之?”
“忠臣非能臣。”
陆峰岳双手掐诀,施展出第三道消音诀:
“蒙真君庇佑,我大宋中兴指日可待。
但这驱逐蒙虏、光复中原的重任,唯有能战敢战者可担。
“那日北伐议事,群贤之中,唯大将军举棋不定,畏战怯战。
若无苏将军英明果断,一旦被张弘范率先包围,后果不堪设想。
“如此庸帅,岂能由他来统领将来的仙朝兵马?”
苏刘义的眼神深处,流露出一种深思熟虑的神情,仿佛在权衡着各种可能的后果。
苏刘义想了想,反问道:
();() “陆大人,今日你与我说这些,丞相可知?”
“知道了,你下去吧。”
与行在紧挨着的一栋民居内。
陆秀夫手持毛笔,在书案上挥毫泼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