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书库

第21章 崇祯官窑(第2页)

 再说了,他和邹宁的关系,确实也是不赖。

两人最早相识的时候,邹宁还是一个普通刑警,老周随警采访,两人还一起抓过嫌犯。

最后从工作关系变成了朋友。

 “就这样吧,坑谁也不能坑邹所。”

 邹宁一听,心说这笔筒来不简单啊嗯,这个小余老板也不简单,老周这是请他掌眼来了。

 余耀和邹宁当然没什么交情,但老周的话算是挑明了,那就只能照实说了。

这当口儿,他也不能唯利是图。

 而且这也是交个朋友。

邹宁是滨江派出所的所长;格古斋,就在滨江所的辖区之内。

 “这不是民窑,是明代崇祯官窑,市面上极为少见。”

 “真的”

老周眼睛一亮。

 他鉴定不了崇祯官窑,但行情还是知道的。

崇祯官窑青花,物以稀为贵,价格着实不低。

 崇祯一朝,大明帝国风雨飘摇,已走上穷途末路;瓷都御窑厂一度关停,这就是官窑少见的原因。

其实,从明末的天启、崇祯两朝,到清代的顺治一朝,这个阶段被称为瓷器的过渡期,都是官窑低迷,民窑繁盛。

 但崇祯官窑并不是没有,从少量流传至今的来,基本都是青花瓷,也都很精美。

 还有一点,崇祯青花,研究的人也很少。

 早二三十年,甚至有人闹过笑话。

因为崇祯官窑青花难见年号款儿,多是干支款儿;到一件崇祯青花,觉得风格不似之前的嘉靖万历青花,便直接给推到康熙青花上了 比如这件笔筒,上面的干支款儿是“庚午”

,如果是崇祯朝,符合的年份是1630年,六十年甲子一轮回,顺推到六十年后的1690年,那就是康熙朝了。

 康熙一朝,瓷器官窑民窑皆精,风格也有点儿接近,所以就出过把崇祯官窑当成了康熙民窑的笑话,还不止一起。

 所以,老周认不出,那也很正常。

 但是余耀,就不可能认不出了。

 这不仅是一件崇祯官窑青花笔筒,而且是一件难得的精品。

 刚才,邹宁说起元青花,余耀说青料不对,因为元青花多用进口的苏麻离青,但是这件笔筒上的青料,用的是石子青。

 石子青是国产青料,而且算不上什么顶级好料。

发色不好控制,常常比较黯淡,而且容易过度晕散,聚色处还多会产生黑褐色斑点。

 但这一件,发色青翠,画片明晰,胎骨也很薄,整体精美雅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