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半年来,物理、工程、天文、气象等各领域的科研人员已经迫不及待地应用ns方程的通解来解决他们的实验需求,各种科研成果接二连三地涌出来,而花样百出的学术论文也得到了各大期刊的接纳。
于是,开始有教育界巨擘公开发言,表示既然季知行关于ns方程的研究成果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接纳,并且在五花八门的实验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那么作为科学基石的知识教育就不应该食古不化,耽误“科学种子”
们的学习。
要知道,有一部分老师在课堂上只会照本宣科,世界发展得怎么样了,他们并不关心。
而一部分老师受限于教育法规,也不敢将尚未得到教育部承认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高校的学生主动性强,还能自己从新闻、学术文献中获取学术界最新动态。
但高等教育以下的很多学生对“超纲”
的知识并不关心。
比如,七大千禧难题中的“庞加莱猜想”
已经破解,克雷数学研究所也在2010年为此猜想盖棺定论,但知识面仅局限于教科的很多学生甚至还不知道这件事。
所以,很多关心基础教育的教育家纷纷呼吁应尽快修改教科,向学生传达最新的学术突破。
本来,季知行根本不清楚教育界还掀起了这么一场风波。
但他陆陆续续收到了国内外各种教科出版社的信函、邮件、电话,请求他为修改后的教科作序。
对于作序的请求,季知行考虑了很久。
毕竟,科学知识包罗万象犹如满天繁星,而ns方程只是其中的一颗,它再夺目也无法掩盖群星的璀璨。
所以,若在诸如物理史数学理论等综合类籍上作序,未免贻笑于先贤前哲。
不过,他同样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一个让华夏人的名字出现在外国教科上的机会。
华夏教科上有很多外国科学家的名字,但反过来,外国教科上却甚少出现华夏人的名字,这固然有华夏科学起步较晚的缘故,但有些时候也不尽然。
比如“黄鸣龙还原反应法”
,这是所有有机化学反应中唯一一个用华夏人命名的反应。
虽然这种由黄鸣龙改进的反应法为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但很多外国出版的有机化学提到这个反应时仍然保留改进前的名称hner反应,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提到黄鸣龙。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季知行觉得他至少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让华夏人的名字多多地出现在外国教科上,叫国外的学生们耳濡目染。
所以,他从中挑选了一部分流体力学专门类籍,为之作序。
这件事也引起了网络上广泛的讨论。
“我学术生涯的巅峰时刻,就是大佬作报告时引用了我的论文。
而季知行的名字与成就已经写进教科了”
“不能比不能比,又是到地球凑数的一天。”
“所以继胖大海、秋裤之后,季知行又出新周边了”
狗头jg
“我朋友还老是念叨着季知行什么时候能进娱乐圈,出个真正的周边呢。”
“假粉才会这么想,真粉都去学习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