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跟游健汇报的时候,带了太多的主观意识。
游健听着,自然明白其中肯定有添油加醋的部分,不过怎么说呢。
本身游健就对明末清初时期的商贾印象并不怎么好。
江浙一带的商贾,有东林党一系做靠山,而晋商为什么后世晋商的名声最差,就是因为他们通过贿赂明朝官府的方式,取得了半公开走私的机会,积极给草原和关外运送战略物资和兵器粮食,从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而其他地区的商贾,除开徽商还好一点点,其他的商贾都不咋地。
处理是肯定要处理的!
游健最恨的就是那种为了利益就出卖国家民族的人。
“骆养性在江浙地区抓捕犯事的商贾和收受贿赂的官员,还没有让他们警醒收敛?”
“早就贪婪成习惯,又如何会收敛。”
曹化淳评价道。
“那小子和奴婢说的,有失公允,但奴婢觉得,现在大明的商贾大部分都贪婪成性。
万岁爷忘了,不止江浙一带,就连辽东张锦衣卫长传来密折说,边塞的商贾,大多与关外鞑子有勾结。”
“消息传来后,奴婢就趁机将京城的商贾清理了一遍,发现京城土生土长的商贾,毛病虽多,但还没有胆子大到私自往关外贩卖盐铁。”
“朕知道。”
游健语气淡淡的说。
倒不是说京城本地的商贾就善良,而是天子脚下,到底不敢太过猖狂。
还是那句话,大明的商贾该整顿了。
本身游健就打算降低农税,提高商税,海贸税等赋税,如果不将大明商贾狠狠收拾一通,贸然下达提高商税,海贸税等赋税的圣旨,必然会引发很大的动荡。
不止商贾闹,还有享受了商贾孝敬谋得很大好处的官员,定然也会为了未来的巨大私利,从而抗议圣旨阻止游健降低农税,提高商税,海贸税等赋税的做法。
乱世当用重典,现在大明是没有乱,但其实离乱不远了。
要想救国,就必须用重典。
不止商贾,大明官员(特指文官)是最该接受教训的那一批。
游健想了想又道。
“排查之事,朕交给你很放心。
对了,郭卿、郑卿那儿,不知道夏耕秋收事宜做得如何?”
“回禀万岁爷,奴婢倒是略知一二。”
曹化淳回答道。
“目前郭大人和郑大人已经将安排人手开垦了上千亩良田,还通知皇庄的管事公公都种上了万岁爷给的高产粮种。”
游健点头,却道。
“没有吩咐周边村落种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