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书库

第64章(第2页)

转过头对母子两个肃然开口:“这件事除了我,不要再与旁人说。”

葛家在县城和葛家村势力不小,传出什么不好的事情,只怕要被针对。

齐娘子自然是连忙点头,又在旁边小声的提醒胡栓要守口如瓶。

没过多久,就见院门口进来不少人。

有葫芦巷的邻居街坊,听说来了个道人治好了胡栓,都忍不住过来看。

可还没进去,就被胡三那些帮工朋友给挤出去了。

几个人原本干的就是码头的搬运工。

现在不费多少力气的给她搬来了4担白面粉,小袋各种调料盐巴,还有菜种,不成套的陶碗陶罐。

两匹丝绢,一篓子核桃,自家院子枣树打下来的小半筐枣子。

一罐麻籽油。

也不知道那是不是家里没东西,着急忙慌的收拾了家里晒干的枣子。

个头大小不一,颜色也没有那么红。

不过这些在谷芽眼里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囤积癖发作了。

看到什么都有点心痒痒的,觉得再多来些更好了。

干枣能当零食吃呢,小妹小弟估计爱吃。

村里不少人家种树的,大部分都是橘子树,收成很一般,酸的能掉牙。

谷芽刚才的功夫已经做了10个【基础草药】。

她精制药膏7份,基础草药5份,劣质草药20份。

一共就是6两5钱。

面粉也是840文,油也是一斤90文,这罐子十斤的约莫就1两银。

调料不值多少钱,因为都是自己种的姜葱蒜和缸酱油,最贵的就是一包盐巴。

大约能换50文。

陶碗碟一只30文。

丝绢是1贯每匹。

颜色以青,紫为主,都是庄重的颜色,剩下的核桃枣都按照8文每斤算。

有40斤。

谷芽连忙说:“丝绢不必了。”

她感觉按照药的分量,换完这些街坊邻居的东西。

还能剩下1两银。

前提是不收这两匹绢。

当前的丝绢最次品,一匹就要1两3,4钱银。

棉布和丝绢都不是普通百姓能消费的起的。

因为棉种不是后世改良过的,产量不高。

且纺织的工序也不比丝绸简单。

这时候的穷人只穿葛布粗布。

而拿绢布的李昌富确是家里开绸缎铺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