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皎没想到一次管家培训能引起孩子们这样的思考,也乐于见此,便不提示她们,也是不让她的想法把孩子们禁锢住,让她们自己去放开了想。
英莲先是说了“天下大同”
等语,陆清却道:“人人为公说来好听,我看却不过空想罢了。
若真能人人为公,怎么从这话说了到如今都两三千年了,世上还是有作恶犯法之人呢?”
“再说了,就算真是天下大同了,各人家里的东西也还是各人的呀。
张家日日辛苦劳作,一年到头收了不少粮食,衣食无忧。
李家却是一群懒汉只吃不干,只等着秋收的时候上张家蹭粮。
时日长了,那张家又不是圣人,怎能不烦呢?”
英莲点头道:“清儿说得是。
但照这样说,大燕穷苦的百姓也不是人人都是懒汉。”
“我看那卷宗里说,有的人家辛勤了一辈子打下家业,一场天灾或是一场重病,就让家里重又一贫如洗。
纵天灾过后官府帮扶,也和盛时不可比了。
似是这等的却该怎么办?”
文皎险些冲口而出“上保险嘛”
这四个字,但看了炕上孩子们衣裙头发,她又默默把嘴闭上了。
英莲的提问又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
黛玉思索一番,道:“只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吃穿用度价格够低……比如贞观时一斗米才几钱,百姓们不愁吃穿,国富民强,所以才叫做贞观盛世。”
“只是如今也是天下太平,虽有外敌,但二十年来未踏入过大燕边境寸土。
论起良田亩数和亩产,本朝还比贞观时多了不少,怎么现今却……”
黛玉最后这句话因着忌讳,并没说完,但文皎和英莲陆清都听懂了是何意。
英莲慢慢道:“我记得贞观十三年时,大唐人口才一千余万,就是唐朝全盛时,也就□□千万罢了,且那时一斗米又成了十余钱。”
“人口越多,要养活全国百姓就越难。
大燕如今的人口几乎是唐朝全盛时的两倍还多了。
如今疆域不及唐时,人口却多了不少,想来纵是良田多了,亩产也增了不少,要养活这些人,也比唐时更难了。”
黛玉陆清都点头称是。
黛玉便道:“寻常妇人两三年便可生育一胎,但普通百姓家里又养不起这么多孩子,等卖也卖不出去,这孩子就要没命了。
所以从古至今,杀婴之事屡见不鲜。”
“大燕民间这等事还是稀罕事,可见百姓们虽活得艰难些,却也不是太过艰难。
如今朝中户部每隔几年就新研制出良种,江南稻田早能一年两熟,不是说还在研制三熟的稻?”
“所以说欲要养活得了更多百姓,让更多百姓活得更好,就得多从改进技术上下功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