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常山伴随着一声声的鸡鸣醒了过来。
看了看表,早上点。
今天是月。
今天就要开始收割玉米了,前天看了下成熟的情况,确实已经到了收割的季节。
赵常山的准备是玉米大豆一起收。
昨天晚上就把晒场给收拾了出来。
今天收割的主力,依然是三胯子。
没有这东西,人手拿着镰刀割的话,一天亩地,oo亩赵常山能疯了不可。
之所以人会先进,是会使用工具和懂得制造适合自己的工具。
千百年来,都是用镰刀收割,要是老西方没有明蒸汽机,没有内燃机,估计现在还在弯腰用镰刀呢。
几个明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前看,而不是把别人的功绩加在自己头上。
天还蒙蒙亮,赵常山就开着侉子进了田地。
就是要先割出一条空隙出来,才能让侉子进去。
这个好弄。
赵常山使用一把米的长柄镰刀,这样可以不用弯腰,把着米的宽度,只需要挥着镰刀把玉米杆子贴地割下来就行了,随后收进空间,就这也用了足足个小时,才干完了oo米的距离,开出来一条可以供侉子进去的路。
距离中午还有两个小时,足够把这上下的o多亩给割完。
赵常山这次并没有连轴转,而是割过去一趟,然后拐过来再割下一趟。
忙活到了下午点才算把玉米收完。
好在有侉子和油锯,不然自己真不知道能干到啥时候,弄不好自己只会种植门口的那o来亩地的。
而不是现在oo亩。
收完玉米没有回去,又割了个小时大豆,直到看不到路了为止。
啥时候割完啥时候算完吧。
这次没有刻意的去把握时间。
回到家吃点东西倒头就睡。
天一亮就起,吃完饭喂了鸡,收完鸡蛋,到了晒场把昨天收的玉米秆和大豆秆放出来。
在突突的声音声,夹杂一个昂昂……的油锯声,开始了新的一天收割。
大豆另一边是土豆,不用管,直接开着侉子碾压过去就行。
收收停停,赵常山用了天,把oo亩大豆给收光,还有亩的兰花豆。
不是不想快,快了油锯就得坏。
自己的油锯也就o来吧,坏了可真找不到别的。
就算有代替的,也没有自己空间里面的那些轻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