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是钟鼎之家,亦是书香之族。”
太子殿下含笑赞了一句,“也难怪名字取得好了。”
一面说着,一面牵了永嗔的手,“父皇已经入园,孤与小十七也该去了。
值此中秋之夜,林大人与诸位大人为了朝廷,小家难聚,不如就在此与孤等共赏一轮明月。”
众大臣听太子殿下这一句夸赞,真是激动难抑。
这些中秋夜会留下来当值的官员,本不是权臣要员,一年里只怕也见不上太子半面,如今受了这样的夸赞,岂有不激动之理?一时只觉要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才好。
永嗔见过了林如海,倒也不再流连,乖乖由太子哥哥领着往园内走去。
拐过园门的时候,他又回头瞅了一眼,远远地看去林如海像在发呆的样子。
林如海站在原地,看着十七殿下回头时黑亮亮的眼睛,不禁想起自己早亡的幼子来。
若那个孩子还活着,这会儿也该有十七殿下这般大了。
第4章授读师傅有点熟
中秋夜宴上没出什么大事,大皇子也总算是在宴终前赶来,带着太子为他备下的节礼,并没有触怒景隆帝。
景隆帝等在御花园里,听梁尽忠绘声绘色讲了永嗔认林如海的事情,不禁笑起来。
林如海现做着的乃是翰林院编修。
基本上,历届三甲为官第一步都是去了翰林院。
翰林院固然是个清贵的地方,但是一辈子老死在翰林院也就不好玩了。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本朝许多科举三甲就是老死在翰林院的,这种多是既无背景又无得力姻亲,本人又疏于官务的。
林如海与这些人自然不同。
他在景隆帝那里是记了名的。
这就好比一个人做着某县书记,但是他爹是中央部委一样,跟普通的县委书记是不一样的。
林家乃是开国列侯,袭了三代,至林如海之父又加袭一代。
这圣恩不是别人,正是景隆帝降下来的。
林如海在景隆帝眼里,自然跟寻常探花不同。
景隆帝放他在翰林院,是走个资历过场,一年期满考核优异升迁一番,再过一二年外放出去,是要放在紧要地方当心腹用的。
如今听幼子童言稚语,夸那林如海名字起得好,景隆帝倒觉有趣,嘴上只道:“这小魔王也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话虽如此,脸上夸赞之意还是很明显的。
夸完了幼子,景隆帝由名字想起故去的老臣,心里一忖度,想着,要不年底就给林如海升上一升?
永嗔对自己便宜老爹的腹内官司自然一无所知。
他还没从见到女神她爹的惊喜中醒过神来,就发现属于他的短暂的童年结束了。
他生辰在八月十三,按道理来说中秋节前就满六岁了。
景隆帝对他网开一面,又让他逍遥自在了两天,这才旨意一发,宣告他的读书生涯正式开始。
为什么说是网开一面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