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老太太:“俺儿子是个人才,将来会挣上大钱当上大官的,大山不是一天垒的,河道不是一日挖的,迟早也得享受……”
在她儿子制止下才没说完。
婆婆来了第二部分(38)
郁华清扬着脸,“哈,什么大官?多大的官?北京啥都缺就是不缺官,当街一砖头拍死八个人,起码四个处长三个科长半个部长,臭大街啦!
将来?迟早?这都在哪里呢?反正现在家里搞得鸡飞狗跳的,你们一家子合起来欺负媳妇一个,不就是因为她是外人吗?”
大姑姐又辩驳:“讲点理吧,谁一家子欺负她?她也没少打别人……”
“没挨到你身上,你怪会说话,一家子都围着她,她不反抗还等着被你们打死啊?!
你不也是在婆家挨打不过跑到这里避祸的吗?疤没好就忘了疼了?没点人情味啊?”
王老太太终于说:“行,儿子家住不下去了,过明天俺走!”
“你也不是住儿子家,是住媳妇家!”
“儿子家媳妇家有啥区别,不是一家?”
“哟,区别可大啦!
这个家要是您儿子一手创建起来的,你说话的口气才真的硬、腰板算真直了点,毕竟你儿子也有腰板给你撑着。
媳妇的房子,让您住是情分,不让住是本分,婆媳之间有什么亲情关系啊?没有你儿子在中间,你们谁认识谁啊?有儿子在中间,你们就非得住在一个屋檐下强捏成亲人啦?”
王老太太算是栽面了,她所有的理论,儿子是自己的,媳妇是自家的等等,人家不仅不买账,还给一一化解了。
看着面前这位油盐不进,软硬不吃,估计是有备而来,而儿子在一旁又一声不吭,不由叹了口气,说掏心窝子的话了:“俺要是娶个农村媳妇,知冷知热的,也不至于受这种气。
风俗习惯上,农村媳妇还是尊敬孝顺婆婆的吧,高攀别人又有什么好?”
郁华清也掏心窝子了,“老姐姐您说得对,您这条件要真是娶一个农村媳妇,您还真享福了!
起码农村媳妇出身普通,受教育少,估计也没多少机会找个好工作,更没有房子做陪嫁!
比起您儿子来,各方面差远了。
人家为了巴结您这一门亲,当牛做马侍候您儿子,侍候您,侍候您其他儿女,估计也认了。
这也倒符合农村习俗了。
但首先是您儿子先破了这习俗,不愿意找比您家门户低的,非找我们家何琳!
找我们家何琳,当然得按现代规矩办事,不能按你们家的习俗。
其实按你们家的习俗,您也理亏,传统农村娶媳妇还是要求房子、三金、几大件和拿得出手的见面礼。
这些您都没出,非按现代方式,让他俩自己想办法,想养老了,又想到传统了、习俗了。
其实不管传统习俗还是现代,您是怎么对您有利怎么来!
老姐姐,您也活了一把年纪了,亏不亏心啊!
?”
老太太就哭了,没觉得自己亏心,是没说过人家,儿女,尤其是儿子,竟不帮着自己说话。
这一回合,以郁华清的全胜而告终。
见好就收吧,目的不是离婚,非痛打落水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