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回了账房,甚至连帐也不算了,直接支了银子留作近日进城用。
又过了几日,这山间的清晨越发寒凉,凌深早先还能坚持每日打一遍拳,这几日却是再也不肯挪出被窝了。
这日先生找上门来,凌深最初并不愿搭理他,不过一听要去内城,倒也不用人再催了,自己忙不迭就起来了。
凌深在这山上待了也有个把月了,这段时间别说去内城,他是连山都没下过,去过最远的地方大约是半山腰的山寨门,走过最长的距离约莫是将东边的梯田饶了圈吧。
这次赫然听孟春和说要去内城,一来他也有些好奇,二么也的确无聊得紧,是以没等孟春和仔细说完,反倒由他拖着这慢性子的先生去了马厩。
内城原名千和城,位于镇北关内。
十七年前,南梁收复溯北二州七郡,并于千和城北城门处建关,名曰镇北,自此,关隘附近的边民便将千和城喊做内城。
青峰距离镇北关尚有百里,两人牵马下山,到了山脚才驱马行向官道。
官道南北走向,偶有岔路,却不多,即便第一次上这里的人也不至于迷路。
凌深虽然觉得孟春和骑马真是慢,但考虑到先生并不是太会骑马,甚至连他这个初学者都比不上,倒也耐下性子陪着他慢悠悠地晃。
如此晃了近一个多时辰,凌深总算瞧见了那传闻中比五层宝塔还高的城墙。
这镇北关乃南梁向北的最大关隘,气势自然磅礴,近四丈高的城墙立于缓坡之上,上有楼台并一座青砖灰瓦的巍峨城楼,楼上挂有一匾额,有先帝钦赐的“威震山河”
四字。
城下乃关门,门额上嵌有石匾一块,上刻“镇北关”
三个大字,但因长期风吹雨淋,那苍遒的字迹上难免附着一层薄薄的沙土和墙藓,却依旧无法掩盖其狂狷的气劲。
此时已入巳时,城门附近搭建了几处凉棚,又有小摊林立期间,专供短时间内无法入城的商队及旅人歇脚用。
两人抵达城门时,凉棚中已歇满了人,皆是准备过关的商队,却因通关文牒迟迟没有办理下来,只能停留在外面。
凌深望了眼从城门内拖曳而出的办理通关文牒的队伍,又瞧了眼摆在城门附近的摊子,觉得这倒是一笔好买卖,估摸着光是卖酒水一天都能盈利不少。
孟春和走在凌深前面,也没发觉他的心思,只是一个劲地往城门走去,然后自顾自地冲身后之人说道:“待会你跟紧我,免得迷路了,若是那官兵问你话,也只管不说就是了。”
孟春和的言下之意是我会替你回答的,可是等了片刻,身后的人却没丝毫反应。
他疑惑地回过头去,却见一人高马大的巨汉站在自己身后,这人似乎跟着走了有段时间了,却也没吭声,反倒一脸略有所思地望着他。
孟春和吓了一跳,一时脸色嗓门都没绷住,刹那一声尖叫划破人群,转瞬压过了周遭的叫喊声。
四周静悄悄一片,一直到酒水摊前的小二一不小心将碗砸在地上,随着“哐当”
一声脆响,众人堪堪才从方才的震惊中回过神来。
这碗酒水本是凌深要的,刚打算接过,却因先生这一声尖叫把这人吓得手抖了下。
这下可好,碗碎了,酒水也撒了一地。
凌深脸上是不见惋惜,倒是那小二忙不迭低头道歉,说是再去舀一碗过来。
凌深这会儿却是没半点品尝的心思了,照常付了钱,转身匆匆去了孟春和身边。
那巨汉并没有被先生这一声尖叫吓跑,而是定定地望着眼前惊魂未定的人,此时,凌深突如其来的闯入倒是令他眼前一亮,只觉得被草原上各族传颂为最美神祗的月神怕也比不得眼前这人,不由心神一荡,张嘴脱口而出道:“阿依塔。”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