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在梅边在柳边。”
反复默念这一句,瑾言自嘲的笑了笑。
不论自己多么认真,多么努力的来扮演一个合格的大家闺秀,本质的东西却改变不了。
瑾言自认没有从前看的穿越文中那些女主一样翻手为云覆手雨的本事,也没有看不起古人的念头。
可当自己早已知道了各人的命运时,这种情况下,真的很难没有优越感。
瑾言不是圣母,但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甚至未进入社会的女孩子。
会救英莲,是因为原著中的香菱很可怜;而会提醒王熙凤,则是因为来到了贾府后,凤姐真心对她,这于瑾言,也不过是几句话的事。
对于宝钗,瑾言怀着很复杂的感情——一方面对原著中那个陷害黛玉,用尽心机的薛宝钗十分厌恶;而另一方面,却也能理解宝钗的所作所为,还隐隐有些同情她。
思来想去,瑾言也只是设计让宝钗无意间听到些什么,其余的,再不去管他。
这一回,瑾言为宝琴未知的命运而担心着,却意外发现,原来命中早已注定。
其实,这就是命运的奇妙之处了吧。
这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诗句,却真如谶言一般,字字句句都在结局应验。
她什么都不怕,只怕随着剧情的推进,所有的努力都避不过命运这双手。
时间过得极快,转眼已是新年。
这日正是元宵节,荣宁二府皆是张灯结彩。
贾母早就命在大花厅上摆几桌酒,定一班小戏,满挂各色佳灯,带领荣宁二府各子侄孙男孙媳等家宴。
花厅中,上面两席是李婶薛姨妈二位。
贾母于东边设一透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靠背引枕俱全。
榻之上一头又设一个极轻巧洋漆描金小几,几上放着茶吊、茶碗、漱盂、洋巾之类,又有一个眼镜匣子。
贾母歪在榻上,与众人说笑。
榻下并不摆席面,只有一张高几,设着璎珞花瓶香炉等物。
外设一精致小高桌于榻旁,命瑾言、黛玉、宝玉、宝琴四人坐着,只算他四人是跟着贾母坐。
故下面方是邢夫人王夫人之位,再下便是尤氏、李纨、凤姐、贾蓉之妻胡氏。
西边一路便是宝钗、湘云、李纹、李绮、邢岫烟并三春姐妹。
席间气氛极是热闹,戏方唱罢,又有两个门下常来的女先儿进来,与众人说书听。
这也是巧了,说的故事人物名正是与凤姐重了。
贾母一番戏谑:“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才子佳人,最没趣儿。
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了。
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
这小姐必是通文识礼,无所不晓,竟是一个绝代佳人。
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了,父母也忘了,读的满肚子的诗书礼节也忘了,哪一点是佳人?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人口必是不少的,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一个紧跟着的丫鬟?且不说那些大家,单就我们家,服侍姑娘们的也不只这一二个丫鬟。
你们白想想,这可不是前言不搭后语?”
众人都笑称是。
老太太见众人都附议,更是有兴头,继续滔滔不绝的“掰谎”
。
听见那句“只小姐和一个紧跟的丫鬟”
,瑾言瞟了宝钗一眼,忍不住幸灾乐祸的笑了。
这济济一堂中,主子也不多,站的都是各人贴身伺候的丫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