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不是说族里人拖累赵辞。
而是说现在赵辞眼看着有出息了,以后族里要是有了孩子们读书,以后也能多个出路了。
“而且现在才立国,所以朝廷重文轻武,可是现在圣上竟然开了科举,显然还是很重视读书人的。
咱们族里顺应陛下的心思,多培养读书人,为朝廷提供人才,日后若真是出了人才,少不得族长您这也是要上达天听的。”
罗素适时的画了个饼出来。
虽然这个饼子还很虚幻,老族长也是一把年纪了,说不得就等不到那一天了。
可是显然现在的人心灵还是很单纯的,也很容易相信美好的事情。
听着罗素说的这样美好,老族长的手抖着更厉害了。
“赵城媳妇啊,你说的很有道理啊。
我是一族之长,又是县衙里派的村子,合该为这赵家村做长远打算。
现在各家各户的都有孩子,全村一百多户人家,一家人一个月出十文钱,他们也不会舍不得。
反正孩子多的人家就多出一些,孩子少的就少出。
咱各家各户的公平点,让大伙自愿就成了。”
老族长在罗素的影响之下,如今十分的奉行公平公正,自愿自主的原则了。
族学大会很快就在赵家村召开了。
老族长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让有孩子的家长都十分的激动,群情热烈,恨不得让自己孩子赶紧学字,赶紧考个功名回来光宗耀祖。
特别是儿子多的人家,一等族长讲完,就嚷嚷着赶紧开族学。
“反正现在都不饿肚子了,这些小子们是该去读书了,没准儿咱赵家村还能出个举人大老爷的。”
“就是,咱少喝顿酒就是了。”
“我这次多养些鸡,咱孩子也去读书去。”
……………………
也有些家里只有闺女的倒是不那么激动,不过也对这件事情很是支持。
毕竟闺女要嫁人,如果族里以后能耐的人多了,闺女也能沾点光,嫁个好人家去。
以后在婆家也有地位一些。
所以这事情一出来,几乎家家户户的都是支持的。
不支持也没有问题,反正族长说了,不愿意让孩子念族学的,也可以不给银子。
反正这事情各家各户的自己看着办,舍得为孩子好的就拿银子,也不多,一个孩子一个月也才十文钱,一年下来也才百来文钱罢了。
要说以前拿不出来也就好罢了,现在多养两只鸡的事情,还拿不出来?
老族长这话虽然没有逼迫着各家各户的都积极参加。
但是这比逼着大伙还要有用。
毕竟谁家没两个儿子的,要是旁的人家儿子都去读书了,自家儿子还在地里玩泥巴,走在村子里都要被人笑话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