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还得防止中途刮风下雨要耽搁,还要提前去北都城那边准备住的地儿,要是去晚了,没准连牛栏都没地方睡了。
所以赵辞初五晚上就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初六走了。
罗素先头和赵母一起去县城里换了银票。
三十两银子,只带十两银子在路上花销,另外三十两银子都换成了银票,用防油纸包着严严实实的,给缝在了赵辞的贴身衣物内里。
老族长这次很重视,担心路途遥远出了岔子,便让村里会赶马车的汉子送赵辞去北都城,有人同行,罗素和赵母都放心不少。
连夜又准备了许多干粮,让他们带在路上吃。
第二日一早,全村的人都在村口送行。
赵辞和老族长寒暄了几句,就被催促着赶紧出发了。
赵母心情激动,却又十分不舍,咬着牙看着儿子上了马车,见着越行越远了,才偷偷的用帕子擦了脸。
罗素心里也有些不舒服。
这阵子赵辞在家里待着,平时都有人说个话,已经习惯了。
冷不丁的人不在家里,还真是不习惯的。
而且又想着赵辞这是去考试的,心里也难免有当年高考的时候那样紧张的心情。
这可是比高考难多了啊。
阿弥陀佛,菩萨保佑一定要过啊。
赵辞离开家里之后,赵母在家里沉闷了几日之后,很快就恢复了精神。
她大概也知道,这个儿子是办大事的,注定不能像旁人家的儿子一样在村子里面陪着她。
年后整个赵家村也开始忙碌起来了。
不止田地里的庄稼明显的见长了。
就是那鸡舍里面的几十只鸡也长的很快。
罗小虎如今在家里住着,自己一忙起来又没有时间看着了,罗素干脆给三个孩子找了活计,让他们帮着去抓蚯蚓回来。
不止让这三孩子去抓蚯蚓,还嘱咐了村里的其他养了鸡的人家去抓蚯蚓回来,也别直接扔给家里的鸡吃,用水煮上半柱香的时间,然后放在太阳地下晒干了,再切成段子,每天按时喂点给鸡吃。
这样鸡长的快,下蛋也多一些。
一时间,整个赵家村的孩子们都得了任务,到处去翻泥土抓蚯蚓去。
“还别说,这家里的鸡啊真是过的比人还精细呢。
吃个虫子还得煮熟晒干了。
咱这哪里是伺候鸡呢,是伺候祖宗了。”
一个嫂子笑闹道。
又有嫂子笑道,“这鸡能下蛋给你吃,又能换银子,可不是你祖宗吗?”
“呸,瞧我打你的嘴。”
开春就要开始准备种稻子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