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才在忽悠我。
一档节目的收视率跟你们老总没关系,跟你有关系。
企划书我看了,我知道你以前的搭档为什么在节目中战战兢兢了,你纯粹是挖坑给别人跳啊,别人知道是坑还必须跳得欢天喜地心甘情愿。”
说到自己的得意杰作由哥也开始得意洋洋。
《桃李》这一档节目之所以通过高层的层层挑剔,有个最主要的元素是它可以提拔新人。
由哥独具一格的主持风格奠定了他在主持界的地位,这是对他个人的肯定。
作为电视台的高层,一人独大是不够的,也不行的,台里需要更多的台柱,需要更多的平衡,以备不时之需。
提拔新人,是必行之路。
台里的顾虑由哥知道,知道归知道,可心里到底不愿意。
所以,在高层的高压下,他想出了这么一档双人主持节目。
双人节目主持,说白了就跟唱双簧一样,有人白脸有人红脸。
《桃李》与其他节目有个很大的不同点,它所邀请的嘉宾全都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艺术家,大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宝级专家。
这类人有一个特性,你得捧着他。
所以,节目的前半段基本就是他们霸气侧漏的事业辉煌史。
由哥是娱乐圈内有名的文化人,他对于各行各业的兴衰史都有一些研究,能够与大伽们说上话。
故而,前半段基本都是由哥的主场。
坑,在后半段。
既然要捧新人,那么由哥就必须给新人足够发挥的空间。
后半段考虑到新人的内存……这里的内存代表着新人的知识储备量和自我调侃能力,由哥在后半段很贴心的设计了八卦环节和群众采访环节。
八卦是民众的最爱。
哪怕面对着普·京,观众们也恨不得主持人发挥他们大无畏精神,采访到对方的感情史,询问对方对历任情人有何评价。
当然,刚刚上任的法国最年轻总统的婚姻史也很吸引人的目光,三十九岁的总统和六十高龄的总统夫人,怎么看里面都有无限的八卦可能。
然而,让一个初出茅庐或者主持工作经历不超过五年的新人去采访国家级大伽的婚姻状况,呵呵,如果遇到婚姻美满的还好,遇到情路坎坷的,你倒是八不八呢?怎么八,八到什么程度,用什么语调,站在什么立场去八都很有问题,一个不小心就把人给得罪了,微博上贴吧上八卦天涯上的口水都可以把新人给淹死。
看起来最安全的群众采访环节也随时随地会遭遇到:“什么,制作风筝也可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他妈逗我?”
“装裱书画谁不会啊!
什么,赵佶的书法装裱?首先,我得先拿到赵佶的真迹!”
“双面绣我不会,刺绣我会!
你说培养一个双面绣的绣工要多少年?我哪里知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