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键时刻,朝中没有人替你说话,你就只能看着飞黄腾达的机会从眼前溜走。
庄世财等人太微不足道了。
三皇子一党只要将他们送到庄起的面前,等着庄起将他们轰出家门就好。
如果庄起将这些痴心妄想的亲戚供在家里,那更好,日后会有数不胜数的远方亲戚来投靠,人多了是非就多了,能够被人利用的地方就更加多,不怕不把庄家的名声搞臭,不怕不把庄起这位将军拉下马。
事情进行得很顺利,御史第二天就参奏庄起目无尊长,残害亲族。
庄起问御史:“我残害了哪一位亲族,人在哪里?”
庄起的亲族当然有,而且还分布满广,大多在他的店铺里做了不大不小的副管事。
御史报出庄世财的名号,庄起就直接说:“不认识。”
一边找茬,一边拒不承认,两方闹得不可开交。
有人说庄起不是那样的人,庄家的本族不在皇城,但凡来投靠庄起的族人他都有妥善的安排,不可能单独针对一个庄世财。
也有人说,那是因为别的族人太软弱了,知道他财大势大,给他们一口饭他们就心满意足。
那位庄世财肯定是抓了庄起的把柄,狮子大开口的威胁,这才被盛怒下的庄大将军给灭口了。
到了第九天,突然又有一位御史参奏,这次被参奏的人不是庄起,是石大人。
参奏石大人目无王法,草菅人命,告密之人姓庄,名世财。
一颗石头激起千层浪,当日的早朝直接炸锅了。
石大人大呼冤枉,御史大夫言词绰绰,从今年开春的第一场洪灾说起。
石大人的老家在江东,这朝中大部分的人都知道。
江东靠水,每年水灾泛滥,挖堤泄洪的事情时有发生。
今年那水就直接淹到了石大人老家的门口。
朝中有官好做事,石家人靠着石大人的人脉,直接将原本要泄洪的缺口从自家改到隔壁庄家村。
一夜之间,万顷良田被毁,哀号无数,村民们不单颗粒无收,还被逼得背井离乡,心里的怨恨可想而知。
御史大夫明显是有备而来,手里不单有村民庄世财的状子,还有庄家村上下数百户人家的血手印,只求朝廷给他们主持公道。
朝廷上群情激昂,皇帝也大喊:“给朕查,仔仔细细的查!”
这一查,石大人就再也没有从天牢里出来。
三皇子倒是想要保他,可谋士们明显有别的看法,觉得不值得。
果不其然,石大人的血还没冷呢,江东的官员们就大幅度震动,被贬的被贬,被砍头的砍头,拔出萝卜带着泥,一个个官员的背后都是一座座闪闪的金库,国库都充盈了不少。
等到了金秋十月,这一场砍头之风才冷了下来,人们赏菊的赏菊,吃螃蟹的吃螃蟹,关于石家的话题也慢慢的被螃蟹的肥美度给替代了。
十月初八,诸事皆宜。
胡半载在半年前就将孟知微的嫁妆运到了皇城,随着庄起的将军府逐渐修缮,张氏也开始张罗着女儿的订亲之事。
这一次有娘家帮衬,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
九月之时,庄起分布在各地的管家们也聚集到了皇城,随之而来的是花样繁多的彩礼。
七彩锦缎用红纸裹着,琉璃珠宝成套摆放在礼盒之中,珊瑚器皿成双成对,花梨木、沉香木、檀木家具精雕细琢,各国名家字画挂满了墙壁,山里海底的奇珍异宝光彩夺目,一件件填充着空旷的将军府,就连见惯了奢华的赵管家都忍不住感慨:“闪瞎了老夫的狗眼!”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