谤而强辩,其事反浊,人怨益增也。
失于上者,下比毁之;失于下者,上必疑之。
假天言之掩私,假民言事见信,人者尽惑焉。”
道痴背诵到底,若有所思。
不过一百多字,不仅说了如何“谤言”
他人,还有如何应对“谤言”
。
人生一世,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说。
王杨氏对流言蜚语的应对,正好合了其中“谤而不辩”
这条。
连王宁氏这样不爱多事的人,都对她们母女的处境不平,又正应了“人恶稍减也”
这句话。
人言可畏,舌头能杀人,端看这把刀握在谁的手中,道痴若有所悟。
道痴在山上住了一晚,次日用了早饭,才别了老和尚下山。
虎头满脸的舍不得,将道痴送到山脚下……
第四十六章攀权势小人生祟
燕伯与惊蛰带回来的消息不错,佃着那三十亩中田的,是王家的老佃户,是户本分老实的人家,对于换东家之事,也听十二房的庄头说了缘故。
只是一直没有新东家的传召,他们亦不好找上门来。
燕伯已经同他们交代清楚,依旧是每亩一石稻的地租,每年十月初一前交齐租粮。
对于这个结果,道痴很满意。
不说旁的,单这三十亩加上外九房名下那十二亩的租粮,就是四十三石,磨成大米也有三十石,不仅主仆上下七口的口粮够了,还能有些余银。
顺娘这边,也无需用女红来贴补家计。
顺娘的亲事,早就道痴过继之前,就相看的差不多,是后街田家二小子,只等顺娘及笄后就下定。
田家祖上是王家的姻亲,几代人都依附王家谋生,也攒下十几亩地。
可是这一代家中五个儿子,说亲是笔大开销。
除了长子娶了媳妇外,下边四个都没有说上人家。
自听说外九房有召婿的风声,田家就托人来说和,想将次子赘过来,不仅能省一分取媳妇的开销,还能多少得一分银子。
王宁氏见田家二小子虽只识几个字,可胜在老实勤快,是个不错的小伙子,心里便肯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