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书库

第二十八章(第3页)

乖的时候是真乖,熊的时候也真熊。

有时候感动地让他眼热,有时候气的他想跳脚。

聪慧是真聪慧,偏偏有时候就会犯傻。

但儿子是自己的,还能扔咋滴。

康熙只好想办法哄他,“割地赔款”

地允下了不少好处,胤礽才止住了哭腔,红着宛如兔子眼的瑞凤眼,打着哭嗝儿,看看床上的晴嫣,又抬头看看他汗阿玛,然后又探着小脑袋往康熙身后的梁九功和何柱儿身上瞅。

自己养大的儿子,他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转自己就知道他在打什么主意。

作者有话说:

入v后的第二章,感谢大家的支持~

【注释1】康熙为什么会说让胤礽饿肚子等康复?

【摘自趣历史网:《为何清朝时皇宫里人生病却故意不吃药呢?》】

【满族在统一中国前,与蒙古人一样对汉人的中医治疗并不是很习惯,甚至是排斥不接受的。

满族人对养生方法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与习惯。

比如苏麻喇姑就常年采取“不饮药石”

的习惯。

苏麻喇姑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

她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在生活上有两个与人不同的特点:一是终年不浴,只有到年终最后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体,然后再把这些用过的脏水喝掉;二是终生不吃药,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药物。

她的身体却一直很好,活到了90多岁。

苏麻喇姑晚年病重时,康熙帝想要让她服药治疗,又知苏麻喇姑一向有不饮药石的习惯,故而让皇子允祉等人将药称为「草根」以使她服用。

而苏麻喇姑却回答说:“唯奴才自幼不服任何药,是皇上稔知者。

虽为草粮,亦系药矣。

今我病势重大,即服药亦无益。”

而对日常调理乃至进补调养,康熙曾经说:“朕尝谕人勿服补药。

好服补药者,犹人之喜逢迎者也,天下岂有喜逢迎而能受益者乎。

先年,满洲老人多不服药,而皆强壮,朕亦从不服药!”

那么,传统满清贵族如何养生治病呢?

从清中叶到晚清十分盛行的另一个医疗观念,则是“净饿疗法”

这种理论认为,贵族生病,特别是贵族家内儿童生病的主要原因,皆是饮食过当,对应方法便是减轻饮食,乃至于“顿顿喝老米粥”

这种净饿疗法在康熙朝就已经出现。

康熙帝说:“设如身体微有不豫,即当节减饮食。

然亦惟比寻常稍减而已。

今之医生,一见人病即令勿食,但以药物调治。

若或内伤饮食者禁之犹可,至于他症,自当视其病由,从容调理,量进饮食,使气血增长。

苟于饮食禁之太过,惟任诸凡补药,鲜能资补气血而令之充足也。

养身者宜知之。”

据清宫太监回忆,光绪十岁上下,每至太监房中,先翻吃食,拿起就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