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儒森几十年寻找终于落幕,她和申静言相见了。
张晨星伏在郭儒森床头,紧紧握着她的手,此刻的她像被抽走了骨头,回头看梁暮时,满脸泪水。
梁暮在郭儒森采访的最后一个视频写道:
“人世事
几完缺
唯愿珍重。”
山高路远,就此拜别。
如若他生再遇,再写一段佳话。
第42章3180天
郭儒森的离开,像带走了什么似的。
张晨星心里空洞洞的。
她好像预见到了自己和母亲的未来。
饭吃得愈发的少,人也更加清瘦。
梁暮心里难过,怕她出什么事,干脆把工作带回书店做。
张晨星守着她的书桌、梁暮守着窗前的那张桌子,两个人时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再过一些时日,冬深了,古城进入最难熬的时节。
张晨星终于修完了古城图书馆的书。
那本《花间集》也在其中。
图书馆派人来取,跟着一起来的,还有一个面目慈祥的老人。
她进门后没说任何一句话,只是在书店里慢慢踱步。
偶尔抽出一本书来看,也看得仔细,书脊、封面、注释,都认真看了。
图书馆的人把书拿走,临走前问老人:“温阿姨,走吗?”
被叫做温阿姨的老人缓缓摇头,嘴角带着一抹笑意。
张晨星和梁暮都没有招呼温阿姨,梁暮正开着电脑跟萧子鹏对《清衣巷志》做最后的审校。
画面太美了,临夏、正秋、初冬的江南古韵;一泡茶、一碗面、一家老书店的情致;一艘船、一柄伞、一声巷子深处的吆喝,都是真切的人间烟火。
老人悄无声息地站在梁暮身后,戴上老花镜看了会儿这部纪录片,再过一会儿开口说:“这是给谁拍的?”
这吓了沉浸式工作的梁暮一跳,回头看着来人。
见是那位逛书店的老人,就拉了一把椅子请她坐。
“给谁拍的?”
温阿姨又问。
“给自己拍的。”
梁暮说。
“不赚钱?”
“不赚钱。”
温阿姨思考半晌,笑了:“我在古城生活了一辈子,这是第一次,我在视频里看到这么真实的古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