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也没有停留,边好奇的打量着古代的镇子,边跟着村里人朝赶集的地方去。
镇上为了方便民众交易,专门预留出来一条街道固定摆摊。
此时道路两边已摆满了东西,村里人带了东西过来卖的也赶紧去找地方摆摊。
她准备先去粮油店买米面,和姚嫂子说好,中午在柳三叔的牛车那里汇合。
柳三叔的牛车就停在镇门外边,有专门停车的地方,赶集的日子人多,牛车不让进镇子。
她之所以不和村里人一起逛,就是不想村里人知道她都买了什么。
顺着大路边走边看,看到粮油店、肉摊等,就过去问问价格。
才穿来,对这里的物价都不清楚,先了解下这边的物价行情。
再说买东西,货比三家还是很有必要的。
了解的差不多了,夏天找了个价格公道的店子。
精米一斤八文,白面七文,各称了十斤,糙米、粗面、玉米面都是两文钱一斤,各称了五斤。
小米贵一点,五文钱一斤,要了两斤。
夏天没带粮食袋子,又花了几文钱跟店家买了袋子,将粮食装好放在背篓里。
菜籽油比较贵,一斤十文,夏天买了五斤,让店家送了个装油的坛子给她。
看到店子里还有蔬菜种子,也各买了点,打算回家把后院的菜地翻翻,把菜种上。
免得吃菜还要去买。
农家基本上都是自己种菜吃,天天买菜也不是长久之计。
主要的东西已买的差不多了,夏天出了店门,一路走一路逛。
途中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将背篓里的精粮和油转移到空间里,只留了糙米、粗面、玉米面和菜种子。
走到买肉的摊子上,称了两斤五花肉,花了二十文,猪板油要了五斤,十二文一斤,这个可以回家炼猪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