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二百七十九年,白起再次展现出惊人的军事才能。
这次,他只带领七万精兵,却敢向楚国的三十五万大军发起攻击。
他秉持着兵无常势、水无常情的道理,白起在燕都的西北方挖出了一条长达百里的堤坝。
待到水位高涨之时,白起一声令下,转眼间这滔天洪水决堤而起,将整整三十五万的楚国军民全部淹没在了城中。
然而,此时的白起并没有贸然发动攻击,而是选择继续休整军队,补充粮草和物资。
直到次年,他才再次出兵伐楚。
大秦虎狼之师一路长驱直入,迅速攻占齐国都城,焚烧其宗庙,让楚人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
从此以后,楚人纷纷向东迁徙,再也不敢向西扩张。
经过这一场战役,白起被正式封为武安君,寓意着以武力维护国家安宁。
他成为了秦国人眼中的战神,但同时也成为了敌国人民心目中的恶魔。
因为他的杀戮记录远不止于此。
公元前二百六十年,秦赵两国在长平一带展开了一场鏖战。
赵国的统帅赵括虽然熟读兵法,但缺乏实战经验,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将领。
当他遇到了久经沙场、狡诈多谋的白起时,结局可想而知。
白起巧妙地运用了诡道之术,成功地将四十万赵军引入了预先布置好的埋伏圈。
然后,他用乱箭射死了赵括。
赵括一死,赵军顿时群龙无首,丧失了战斗能力,无奈之下只得选择投降。
然而,他们忘记了自己面对的是白起这位冷酷无情的杀神。
白起拒绝接受投降,因为秦军的粮草无法供养如此庞大数量的战俘。
于是,白起毫不犹豫地展现出了他残忍的一面,将这四十万人全部活埋在了眼前这片炼狱般的战场上。
惨绝人寰的叫声和绝望的呐喊声回荡在九天之上,仿佛要冲破云霄。
此刻的白起,笔直地站立着,他深知自己的这个决定将会让他背负起万世的骂名。
然而自古以来,慈悲之人无法掌控军队,只有通过杀戮来制止杀戮,才是混乱时代的正确道路。
而这种行为确实让整个赵国陷入恐慌和不安之中。
此时此刻,如果秦军大规模进攻赵国,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消灭一个国家。
但是恰恰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秦国皇帝秦昭襄王听信了奸臣的谗言,立即下达圣旨,命令白起撤军回国。
无奈之下,白起只得遵命卸下战甲回归朝廷。
可要知道,在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只有彻底摧毁敌人所有的有生力量,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
如果给了敌人喘息的机会,那就等于是慢性自杀。
此后,秦国长时间都无法攻克赵国,秦昭襄王只能再次请求白起统率三军发动战争,但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白起认为既然错过了最佳时机,那么想要攻破赵国肯定比登天还难。
于是,白起一次又一次地婉言拒绝了秦王的军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