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是皇帝权衡之术。
刘一燝既去,袁应泰乘势而起,内阁之势,更显微妙。
皇帝亲理六部,内阁渐成虚设。
刘一燝归途,于大局已无碍。
韩爌步入内阁,茶香袅袅间,继续其票拟生涯,多为琐事,难触国之大政。
辽东烽火,亦直送御前,一切如旧,权柄在握,帝王心术,难以捉摸。
韩爌唯有苦笑,继续这日复一日的案牍劳形。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后,帝王若勤勉,则大权在握易如反掌。
昔时嘉靖帝,勤勉更胜今上,亲览奏章,令内阁无所遁形,其勤勉之风,堪称“卷王”
再世。
正当韩爌神游物外之际,礼部尚书孙如游携一卷黄绫,悄然降临案前,轻声唤道:“韩辅大人。”
这突如其来的问候,如同晨钟暮鼓,惊醒了韩爌的思绪。
他抬眼望去,对那黄绫满腹狐疑:“此为何物?”
孙如游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戏谑:“二十五日,皇上于国子监重启官考,为顺天、天津二府甄选英才。
礼部已发公文至北直隶,召四方士子汇聚京师。”
言罢,他目光炯炯,似笑非笑:“闻君楷书一绝,此番布告,便劳烦韩辅大人挥毫了。”
韩爌闻言,眉头微蹙,心中暗道:内阁竟成抄写匠矣。
然则,公务在身,不容推诿,遂唤来中书,准备笔墨,起身执笔。
与此同时,顺天府衙内,新政会议如火如荼。
场景宛如后世学堂,上设长案,下摆小桌,气氛凝重。
会议由吏部尚书周应秋、户部侍郎袁世振及顺天府知府董应举领衔,新官济济一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