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恩师李时勉对藩王制度的讲解,此时朱祁镛才反应过来,自己一年前的想法是多么滑稽,多么可笑。
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去年到底是忽略了什么,
是藩王制度,是祖制,更是国法!
自己要想争那位置,一定不能离开京城!
同时,朱祁镛通过老师的讲解,结合自己所知的后世历史,还发现了一大问题,
虽然祖制规定,藩王成年,也就是说18岁左右,就要离开京城前往就藩。
但是,在历史上也有成年后没有就藩一直留在京城的。
如明朝万历皇帝的爱妃郑贵妃生的三儿子朱常洵,成年后,就在京城逗留了十多年才就藩,当然是因为儿子朱常洵被万历皇帝所喜欢,
而自己不得宣德皇帝得喜欢不能参考,pass
还有万历皇帝的第五个儿子端王朱常浩,也是成年后,没有就藩离开京城,
理由是不得皇帝喜欢,没钱建设藩王府,
自己也没钱,而且宣德皇帝不仅不喜欢自己,还对自己抠门,这个理由可以考虑。
另外还有,惠王朱常润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第六个儿子,也是成年后,没有就藩离开京城,在京城住了很多年,一直到崇祯皇帝继位以后,才到荆州就藩。
理由也是不得皇帝喜欢,没有钱,这个同样合适自己。
桂王朱常瀛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第七个儿子,也是在崇祯登基时才前往湖南衡阳就藩。
理由同样是,不得皇帝喜欢,没有钱。
回忆了一下大明朝历史上,成年后还能成功留在京城的藩王们的成功案例,
朱祁镛发现了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都不得皇帝喜欢,所以没钱修建王府,成年之后,托了很多年,在下任皇帝手中才就藩的。
看来自己想要成功留在京城,还得继续装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