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书库

第8章 康熙只是满清的第四位皇帝雍正为何要替父钦定(第3页)

因此,患过天花并已经痊愈的玄烨便优势明显,通过弯道超车就此胜出。

1661年2月5日,年仅8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康熙”

,成为满清帝国的第四位皇帝和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

之后,他尊自己的祖母孝庄为太皇太后,尊自己的生母佟佳氏为圣母皇太后,与母后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两宫并尊。

由于玄烨太过于年幼,顺治临终前委任索尼、苏克萨哈、鳌拜和遏必隆作为辅政大臣。

这四大辅臣,个个都为满清立下过赫赫战功,个个都是手握重兵的权臣。

据《清史稿》记载:

索尼为四朝旧臣,遏必隆、鳌拜皆以公爵先苏克萨哈为内大臣,鳌拜尤功多,意气凌轹,人多惮之。

苏克萨哈以额驸子入侍禁廷,承恩眷,班行亚索尼,与鳌拜有姻连,而论事辄龃龉,寖以成隙。

索尼作为四辅之首,虽然老奸巨猾并且引而不发,但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衡鳌拜。

尤其是,当孙女赫舍里氏被孝庄太后许配给康熙并且册封皇后,他率先表态支持新帝亲政。

康熙六年时,六十七岁的索尼因病去世,鳌拜从此失去了制衡,在遏必隆的依附下变得愈发狂妄。

苏克萨哈势单力薄而又缺乏谋略,即便主动上疏请求解除辅臣之职转去守陵都未能逃脱,最终被鳌党迫害致死。

1669年,随着康熙皇帝已经年满十六岁,可鳌拜依然不愿意放权归政,最终被下旨缉拿。

不过,这个过程非常平静,远没有《鹿鼎记》和《康熙王朝》等影视剧中演绎得那么凶险。

念及鳌拜昔日的功劳,念及鳌拜并无反叛之意和反叛之实,年轻的康熙皇帝也觉得此事或许有些过分了,就将原本议定的死刑改为了幽禁。

不过,他还是在愤怒和郁结中黯然离世,直到乾隆时期才被彻底平反。

鳌拜死后,曾经的四大辅臣只剩下遏必隆一人,他只能主动上疏请罪。

由于认罪态度良好,康熙决定网开一面,只是革除公职和太师之位,原有的公爵还允许后代继续承袭。

康熙帝亲政后,除了收回象征皇权的“批红权”

外,还将内国史院、内弘文院和内秘书院这“内三院”

改成了内阁,恢复了大学士入值的旧制。

在内阁大臣的比例上,他也尽量做到“满汉公平”

,使得这个中枢机构可以更加高效地发挥作用。

实话实说,清朝的皇帝大都比较勤勉,像明朝那样经常不上朝的情况是绝对没有的,通常都是三日一朝或者五日一朝。

朝会当天,大臣们在早上5点前便要抵达午门外等候,而皇帝则在7点前抵达乾清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