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也。
大约三千年前,国家的主人是诸侯。
他们掌握着封地的军政大权,春秋战国,实际上就是诸侯之间的战争。
而诸侯的统治,大约持续了千年。
直到汉朝的分封制,诸侯才逐渐消亡。
取代诸侯的,乃是世家阀门,这群人基本垄断了当时国家的政治和相当多的经济。
里面的人再不济也是寒门出身,真正的草民少之又少。
(寒门:落魄的贵族呜呜呜,我连寒门都不配,哭死)
那时的百姓,是没有渠道去学习的。
百姓没有知识储备的局限性,怎么说呢,无论是陈胜吴广还是黄巾起义,最后都做了他人嫁衣。
随着造纸术的推广,科举制的建立,世家阀门没有了垄断基础。
到明朝那会儿,基本上,也就该着士绅阶级了。
这群人兼并土地,收买官吏,变得越来越强大。
由于自己不用从事农业劳动,得以一心只读圣贤书,考取功名。
历史上,对士绅阶级开刀的皇帝,多半是没有好下场的,只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日子才好过些。
这是辛亥革命之前的。
这就有点扯远了,但还是有用的。
随着国家主人的下移,皇权也越来越集中,兵权也越来越集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