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资料递给了毛大庸。
“这些东西我看也看不明白,还是您来确认吧。”
然后,他又对旁边的史正万道:
“bioLogics的年生产能力是多少?”
“如果算上在建的第2工厂,年生产量可以达到20万升。”
“如果咱们把诺斯和辉瑞的订单都拿下的话,生产也没有问题吧?”
“没有问题。”
“回去以后,请您立刻进行生产准备。”
“立刻?可……现在结论还没有出来。”
“马上就会有结论的。”
“是,我知道了。”
自从得知朴振赫对bioLogcis的发展非常关注以后,史正万像是变了一个人。
他知道,朴振赫这次带队来美国参加展会,主要是为了打破bioLogics面临的经营困局。
因此在展会上,他变现得异常积极,不停地奔走宣传dS制药和bioLogics。
朴振赫对史正万道:
“您还要考虑一下,未来提升产能的事情。”
“提升产能?”
本来正在看资料的毛大庸,一听这话,也把头抬了起来。
朴振赫看着他们两人,用认真的语气道:
“刚才您给我看的辉瑞的合同,年产量是5万升吧?”
“是的。”
经过几轮的谈判以后,dS制药与辉瑞公司就委托生产,签订了初步意向书。
当然前提条件是,必须在开始辉瑞药品的生产以前,具备获得FdA许可的药品的生产经验。
但到目前为止,dS制药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之前生产的产品都是在韩国国内销售,并不需要取得FdA的认证。
“如果诺斯制药获得了FdA的许可,预计生产量会有多少?辉瑞的需求量只是在韩国国内销售的量,这样看的话,诺斯制药的需求量估计会达到几十万升吧?”
“如果获得了FdA的许可,那么其他国家的销售许可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向全世界销售的话……需求量不会少的。”
“毛社长,那就按照这种预估进行准备吧,您当初选择来dS制药,相信也是想大干一场吧,不要忘记初心,请继续保持当初的干劲儿,我会一直支持您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