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回到杨树湾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一路上,她都分外沉默。
就算是在91o2年,招娣的这种情况,舆论也普遍劝和不劝分,包括她在内。
因为招娣没有养活自己跟孩子的能力。
在生存面前,人的尊严就如同被踩进烂泥中的纸,一文不值。
七十年代的现在更不可能了。
人人都被户籍锁死在土地上,招娣就是想自强,都找不到可以挣钱的门路。
女人啊,有钱才有希望。
余秋叹了口气,目光落在装蚂蟥的木桶上。
她暗自祈祷,争气点儿啊,小东西们,姐姐能不能实现自强自立的人生就看你们了。
只有养好了你们卖了钱,姐才能赶紧还债实现财务自由啊。
船停在渡口,何东胜跟开船的师傅道谢。
谁说七十年代公正廉洁来着?公器私用的理所当然。
招娣的那位丈夫的确人渣,可是他有权力安排自己负责管理的那条渡船单独送余秋跟何东胜回杨树湾。
以点及面,估计其他行当也差不多。
余秋跳下船头,眼睛瞥到合上架着的渡桥,目光立刻聚焦。
她没想到施工队度居然这么快,双抢刚结束,就开始抢修被洪水冲垮的桥。
何东胜拎着桶跟下去,看向她目光停留的地方“公社讲九月份前一定会把桥给修好。
不然开学了娃娃们上学就成大问题。”
其实也可以坐渡船,还跟快捷方便些,只是每天一来一回六分钱,对于很多家庭来讲是笔沉重的开支。
供孩子读书本来就负担够重的了。
天已经完全黑透,桥梁队的人还在矿灯下干活,余秋甚至清楚地看到矿灯照亮了他们额头上亮晶晶的汗珠。
远处青山暗沉沉的,像恐龙的脊背。
近处岸上的砖石钢筋堆得跟小山似的,这些都会变成渡桥的一部分,连接起两岸的交通。
星光太微弱,余秋小心翼翼地踩着河岸往前走时,鞋带差点儿被钢筋绊到了。
何东胜赶紧伸手搀她“你慢点儿。”
余秋晃了下,稳住身子,她眼睛盯着钢筋的包装袋“这个,可以用来给水田当阻拦网。”
水里头养殖蚂蟥,他们可以学着钟师傅一样用木箱子来养,可是稻田不行。
稻田放养蚂蟥的话,必须得有隔离网,否则蚂蟥肯定能够逃走。
余秋觉得更合适的材料是无纺布,不过现在有没有无纺布卖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就算有的卖,她也掏不出钱来买啊,还是废物利用就地取材比较好。
何东胜凝神细瞧,点点头道“这个不错,修房顶的时候我用过,压在瓦片下面,上面再盖草,不漏雨的。”
两人对视一眼,毫不犹豫地收拾起建筑垃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