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鲤鱼烤好了,酸菜杆子烧鱼杂跟贴玉米糊糊饼也起锅了,直接装在脸盆里头,四个男知青两人抬一盆往祠堂送,跟大家伙儿一块儿吃。
胡将军跟在后面,脸上总算浮现出满意的笑。
众人走上大路的时候,刚要左转,右边村口方向就匆匆忙忙跑过来个人,推着独轮车,急得满头大汗“大夫,大夫在这儿吧?我老婆要生了。”
余秋抬眼朝独轮车里头看,这才现车斗里头窝着个大汗淋漓的女人。
因为车斗是v字型的,她肚子又高高隆起,连成了一个元宝的形状。
得,还看什么文艺演出呀,赶紧的,正经事要紧。
余秋赶紧示意人进屋,颇为惊讶“你们怎么跑这儿来了?”
她的知青点医疗站刚空出来,甚至连白石灰都没刷呢,更加没有对外头宣传。
照理说,他们家应该过来找大夫上家里头才对。
“我们坐船的。
坐了一半,我老婆肚子疼厉害了。
船东说你这边管生娃娃,我就问人借了车把我老婆推过来了。”
他们两口子是红星公社旁边杜家边公社的,长期被大队派着在国营农场打零工。
也没有工资,酬劳就是农场养猪场的粪便,在生产队上工分。
这回双抢农忙,他们也回队里头干活,刚结束了往农场赶,不想他老婆的肚子突然半路上疼起来了。
“本来想忍忍的,到了农场再说。
结果越疼越紧,船东就让我们上岸来,说正好有大夫。”
余秋一边摸孕妇的肚子判断胎方位,一边笑着应了句“那船东消息还挺灵通啊。”
“是方英的男人。”
胡奶奶听到声响,已经从厨房里头打了热水过来,放在床边。
余秋挑挑眉毛,笑道“那可多亏得他给我们做宣传。”
她拿了听诊器,听了会儿宝宝的心跳,又伸手摸肚子,数了一刻钟的宮缩。
做完产科检查之后,她示意姑奶奶“奶奶,这个孩子你来接。”
胡奶奶下意识地要拒绝,不行的,她都多少年不接孩子了。
既然小秋在,当然小秋接好。
“没事,奶奶你来。”
余秋笑嘻嘻的。
讲再多的理论知识也比不上亲自动手实践一次。
杨树湾不可能天天有人来生孩子,她们必须得珍惜每一次机会。
孕妇的丈夫也赶紧央求胡奶奶出手。
说实在的,看赤脚大夫这副娃娃的样子,年纪还没自己老婆大呢,他真不放心叫个小姑娘来接生。
胡奶奶眉毛眼睛皱成一团,叫两边架着央着,只好勉为其难地点点头表示同意。
余秋让胡奶奶也给大肚子做了遍检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