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薄的月色,照得人影幢幢。
坐在上的大队书记清了清嗓子,也不用喇叭,单凭嗓子喊话“行了,杨树湾七个党员,十三位团员,还有九个生产队的基层干部,全都到齐了,对吧?到齐了就讲正经事。”
正经事就是八队的那六十来亩水田。
当时八队人是为了保住全杨树湾男女老少的田地,这才自己主动做出牺牲的。
现在洪水退了,眼看着其他生产队都要大丰收,八队的老少爷儿们可是颗粒无收。
“咱们杨树湾的人都有数,八队水田少,剩下的全是旱地。”
所谓旱地就是山地,不能种水稻小麦之类的精细粮食,只有耐贫瘠的山芋、土豆才能长下去。
但是这些粗粮不仅吃多了洼酸,交公余粮的时候,也五斤才能抵一斤稻谷的量。
大队书记伸手敲了敲面前的桌子,提高了嗓门“吃水不忘挖井人。
没理由八队站出来了,咱们其他生产队全心安理得地缩在后头。”
“又讲怪话了是不是?”
蹲在地上的老汉立刻应声,“八队的事情就是咱们杨树湾全体社员的事情。
不就是田被水淹了嘛,现在雨也停了,水肯定要退。
我们再把田里头的水抽出来,重新种粮食就好。”
他转过头来朝旁听的胡杨笑,“我们的新农民搞出来的风车水车可是能一天到晚不歇火的,自己往外头抽水呢。”
院子里头响起了拍巴掌的声音,不少人叫好,夸奖新农民有学问就是不一样。
胡杨倒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一个劲儿地强调,他的水车还有好多要改进的地方。
现在还不够灵敏,风向一改,风车就得靠着人自己挪位置。
“已经很好了,总比我们两只脚踩着好。”
旁边有人站起身,“水抽掉了就是种稻子。
稻种不够的话,大家伙帮着凑凑。
我们队里头好像还多了点儿秧苗。”
其他人也跟着盘算自己的家底,看能不能余出来东西帮忙。
“可要是再下雨怎么办?”
宝珍大哥迟疑,“这要是再淹起来就麻烦了。”
“之所以会淹,是因为这块田地势太低。”
大队书记了话,“我们几个商量了一下,感觉这块田还得再填一回土。”
院子里头热闹的气氛一扫而空,大家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蹲在地上的老汉皱起眉毛“那你们想过到哪儿挖土来填吗?”
六十多亩地啊,地方真不小了。
怕不是要平了一座山,才能填好。
“八队自己开过会,想拿他们队里头的小山来填土。”
月光底下响起哗然声,所有人都面面相觑。
这可不是个小工程,当初八队人可是花了整整三年功夫才填好的那片沼泽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