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现在这集体经济时代,教师虽然产不了粮食,可他们教书育人,工分都是最高的。
哪怕放假在家,都还是有工分的。
就好比跟陈芳一样身材年纪的妇女们,别人在田里劳作一天,估计只能拿到八分,但是她在教室里教教孩子们,就能得到十分。
碰到寒暑假或者农忙时候学校放假,不用上课了,她每天还能拿到两分。
自己再去田里头帮忙,一天还有六七分,多少人都羡慕死了。
不像他们种田出苦力的,干一天是一天。
要是哪天有个头疼脑热的,要在家躺个一天两天的,工分就是个零别人不说,就说秦子林吧。
这么多天歇下来,工分一丁点都没有。
得亏老崔家不在乎多养一个闲人,否则真的要去喝西北风了
崔元雪一听这话,好像崔老大是想让孩子读书的。
便连忙问道“大哥,你不是说要送老大去打铁么”
“嗨”
崔老大一摆手,“都是你嫂子的主意,让我这么跟你说。
我一开始也没多想,可后来越想越不对劲。
咱别的不说,就说咱大队的。
识字的有文化的,干得都是轻松的活儿,人家用脑子就成。
咱呢,没文化,不识字,只能起早贪黑的种田赚工分。”
“老大是我儿子,他要是能活的轻松点儿,我为啥不让呢”
崔老大说完又摇了摇头,“你嫂子就是魔怔了”
崔元雪真没想到自家大哥有这样的觉悟,实在太高兴了。
连忙说道“今天来的薛知青你知道吧,她虽然年纪小,可她读书很好。
我想请她得空的时候来教家里的几个娃娃读书,你看怎么样”
崔老大刚想说好,可一摸脑袋“你大嫂知道了,不得跟我急眼啊”
崔元雪想了想,说道,“啥也没有比孩子前途更重要啊,大嫂的事儿,咱再慢慢想办法吧”
“哎成”
崔老大叹口气。
崔元雪又宽慰了几句,两人便回家了。
晚上吃完饭,崔元雪扶着肚子稍稍在大队里散散步,谁承想又碰见了薛素素。
只是这次,薛素素正躲在半溪河畔哭呢。
“咋了薛知青”
崔元雪对这小姑娘很有好感,瞧着她哭的梨花带雨的,三分不解七分心疼。
薛素素瞧见是崔元雪,哭的更凶了。
崔元雪不解了,难道是因为自己
不能吧
拉着她找了块干净的大石头坐下,就这么安安静静的等她哭。
好在崔元雪出门时,赵锦兰给了她一把大蒲扇,不然就水边的这些个蚊虫,真的是要吃人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