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魏明天让律师向法院提出了申请,要求法院进行取证调取,让杨东进交出那两份魏大姐书写的材料。
过了两天,法院那边传来了一个坏消息。
杨东进带回去的那两份材料不小心沾了水,已经污了,不能作为笔迹样本。
听到这个消息,魏明天冷笑。
这么巧,被他带回去就弄污了,不能用了。
杨东进越是搞这样的小动作,越让他肯定了杨家父子在遗嘱上动了手脚。
但作为一名法院工作人员,魏明天知道,这种猜测没用,在法律上做不了证据,要想证明这一点还是得用实实在在的证据说话。
可魏大姐已经死了两三年,很多可以作为笔迹样本的材料都丢失了,现在猛然之间想找到非常难。
可没法笔迹样本就没法做笔迹鉴定,也就不能确定遗嘱的真伪。
其实还有一种办法,笔迹时间鉴定,也就是书写时间鉴定,根据文字的有色颜料在纸张上形成文字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经历了多长的时间,从而推测出笔迹产生的时间。
但目前笔迹时间鉴定的审查和检验技术并没有完全突破,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导致其结果并不具备必然的确定性。
而且由于检材与样本在纸张、油墨、墨水、保存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方面的不同都会对鉴定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
鉴定方自备的样本并不能满足这一点,所以人民法院规定不能用鉴定机构的自备样本进行时间鉴定,需要主张做字迹鉴定的一方找到与检材相同种类墨迹或油墨的字迹材料,形成时间跟遗嘱书写时间差不多。
找到这东西的难度并不比找到魏大姐字迹的难度低,所以除非是实在没办法,不然魏明天不会考虑字迹时间鉴定,他还是优先选择字迹鉴定。
就在魏明天为这事愁眉不展时,他忽然接到了林老实的电话。
林老实说,计划书已经写好了,问魏明天什么时候有空,拿过去给他看看。
魏明天想着好几天没有回去看父母了,索性定了晚上的时间,正好回父母家,陪父母吃顿饭说会儿话,然后再看看林老实的计划书。
这样看父母和谈正事两不误。
吃过晚饭,两人去了书房,林老实把写了十几页的计划书拿给魏明天看。
魏明天花了半个小时认真看完,然后给林老实提了几个建议,两人又讨论了好一会儿。
直忙活到十点多,林老实才收起了计划书。
魏明天疲惫地揉了揉额头。
林老实看他脸色不大好,精神不济的样子,问道“最近工作很忙吗要不今晚就别赶回去了,早点休息吧”
“是不赶回去了,不过现在还休息不成我要在这里找一找大姐的字迹,你帮我找找吧”
魏明天指着摆了一面墙的书架说。
林老实看着这么多书,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魏明天却已经蹲下了身,从最底部的架子上开始找,一本一本书的翻。
林老实走到另外一侧,也从最底下开始找起。
不过他没见过魏大姐的字,也不知道她写字是什么风格,便问魏明天“要找什么样的”
正好魏明天翻到了一本他们小时候看过的书,魏大姐在上面涂涂画画过,他将这本纸张已经泛黄,书面也起了毛边的书,递给了林老实“她写的字大概就这样。”
虽然这是三十年前的字了,不过除非特意练,一个人写的字不会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基本上能辨别出来。
林老实把书还给了他。
魏明天一边找一边跟林老实解释“重点找一找书里面有没有夹杂着什么收费单,书信,日记,签名之类的。
在书上随意留的字不算,拿去对方也不会认的,也没法证明就是大姐写的。”
最后一句话勾起了林老实的好奇心。
他问“你现在找她的笔迹做什么”
打官司这个事都压在魏明天身上,他有时候也觉得有点累,林老实问,他也就说了。
“跟杨东进他们的诉讼官司出现了点的问题。
他们拿出了一封遗嘱,自称是我姐生前留下的,我怀疑这份遗嘱是他们伪造的,所以向法院提出了笔迹鉴定申请。
法院提出谁主张谁举证,我得找到我姐生前留下的字迹,还是对方也没法提出质疑,确定是大姐写的字,来做笔迹鉴定。”
林老实听明白了,点点头说“这样啊,大姐已经出嫁这么多年,家里肯定很难找到她近年来的字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