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书库

031重生悔过文中的老实人(第4页)

等到了省城,临省,乃至更远的地方,他们直接将饲料运到分销商那里,再由分销商卖给养鱼大户或者乡镇个体户,最后再送达小的养鱼户手中。

这样一级一级,形成一个完整的销售体系,以后也就不用他们操心了。

说干就干,等厂子里的生产上了正轨后,林老实就开始谋划这个事。

如果让他亲自下乡,一个乡镇一个乡镇的跑,太慢了。

林老实又把目光盯向了广播电台。

不过他这次没找王县长帮忙,而是自己去跟县广播电台的站长接洽,提出有偿广告这个概念。

最后双方达成了协议,县广播电台,每天早中晚各两次播放大安鱼饲料厂的招商广告,时间持续一个月,林老实付给对方广告费两百元。

为了吸引个体户,林老实在广告里提出,个体户购买饲料只需先付5o的定金,尾款一个月后结清,如果卖不完,半年以内包退。

在当时,这是个新鲜的概念,不少人都心动了,因为大安鱼饲料很畅销,而各村都有很多小鱼塘,每次对饲料的需求并不是很大,特意跑到县城排队求购,浪费时间不说,还要等一两个月。

但现在镇上就有了鱼饲料销售的店,只要价格差不多,他们完全可以到镇上买。

而林老实这边,不再处理小订单后,运输成本降低,人力成本也跟着降了,将这部分利润转给了分销商和个体户,大家都赚钱,双赢,皆大欢喜。

在大安县跨出这一步后,林老实又逐步将大安县的经验推广到市里、隔壁县城。

等到了年中,大安鱼饲料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市范围内布置好了相对比较完善的销售渠道。

眼看一切步上了正轨,林老实并不满足于此,他把目光投向了省城。

将厂子里的事交给唐文后,林老实开始频繁去省城、省内其他县市考察,走访养鱼户,了解全省的养鱼布局,各省的交通状况。

他这一忙活就是一两个月,等回到县城,大安县上半年这一季鱼开始捕捞。

因为产量比较高,又不年不节,县城消化不了,不少运到了省城销售。

等卖完鱼,一统计,今年大安县的鱼产量已经达到了去年的7o,下半年还能养一季,鱼产量较之去年增加4o不是多么难的事。

而市里,隔壁县不少鱼塘也提前打捞捕鱼,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王县长去开会时,连市里领导都表彰了大安鱼饲料厂。

王县长回来后非常高兴,在年中总结会议上,着重点名表扬了大安鱼饲料厂,并鼓励大家因地制宜,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扬本地人力资源丰富、农产品丰富等优势,积极创新。

同时大安县第一届杰出青年开始评选了,但评选结果还没出来,大家都知道,林老实一定会当选。

相较于林老实这边的鲜花着锦,何春丽那边的情况就有些惨了。

哪怕有政府出面,还是耗了几个月才有人愿意接手大安服装厂,当然价格也压得很低,厂房、机器、仓库里的衣服和布料全部加起来,总共才四万块钱。

这笔钱并没有立即到何春丽手里,而是先了一万多块的工资,再偿还银行的两万多元,还有拖欠了几个月的水电费以及一部分其他欠款,最后到何春丽手里,只剩一千多块。

一千多块,在这个时代,顶得上一个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其实不算少。

但何春丽跟胡安当了几年老板,过惯了“阔绰”

的生活,由奢入俭难,再让他们过俭朴的生活,两人都有些不适应。

更糟糕的是,两人现在都没了工作,唯一的服装店也关门了,整天无事可做。

让他们俩去工厂里上班吧,胡安是坐不住,何春丽是不好意思,她在县城里也曾是比较有名气的女企业家,现在去做车间女工她拉不下这个脸。

所以两人就天天在家熬着,坐吃山空,眼看存款一点点的减少,两人不可避免地经常生争吵,本就一般般的感情在这种争吵中,消磨得更快,甚至展到动手的地步。

这天,何春丽又因为一点小口角跟胡安吵了一家,把家里的东西都砸了,弄得地上一片狼藉。

胡安又甩门而去,不知跟哪个不三不四的光棍鬼混去了。

何春丽气急,也不想收拾了,她拿了两件衣服回了乡下娘家。

何母看她拉着苦瓜脸回来,就知道小两口又吵架了,吃过饭就劝她“行了,你跟胡安这样天天吵,就是好好的日子也给你们吵没了。

听妈一句劝,好好过日子,不要天天戳男人的心窝子,你这样不讨喜。”

何春丽撇嘴“我戳他心窝子他有心吗整一个窝囊废,每天不务正业,让他好好找个活干,他也不听,我怎么就摊上这么个没用的东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