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书库

第22章 022重生悔过文中的老实人(第6页)

时间飞逝,转眼就进入了炎热的夏季,林老实这边没了什么新鲜事,渐渐沉寂下来。

何春丽那边倒是又开始热闹起来。

先是从何春丽娘家那边传出消息说,何春丽跟胡安要开工厂,做大买卖了,两人在县城东边买了三四亩地,建了两层的小楼,买了好几十台缝纫机回来,准备招工。

不过何春丽说了,要先紧着家乡人,所以优先从她家村子里招一批会踩缝纫机的熟练工。

不会的也没关系,手脚灵活的可以先去做学徒,工资只有正式工的四分之一,但管吃住。

这个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样,不到一天就传遍了附近几个村子。

何家顿时成了香饽饽,门槛都差点被踩断,自己村的,隔壁村的,不少人上门又是哭穷,又是卖惨,还有打感情牌的,就是为了一个工作机会。

其中最得意的非何春丽娘家村子里的人,最郁闷,最被人嘲笑就数杨树村,毕竟胡安可是土生土长的杨树村人,而且他还有两个同族的长辈在村子里,都不照拂一下,全便宜了何家村。

那段时间,村子里的气氛都有点低沉。

就连胡二伯的儿子都提出过,想去找胡安说说情,把他们安进工厂里,最后被胡二伯给制止了。

直到七月,何家从村子里招了三四十个人进厂,直言目前人数够了,暂时不招人了,去何家的人才渐渐少了。

对此,林老实冷眼旁观,不置一词。

他并不看好这个工厂,因为他们的步子一下子迈得太大了。

买地建房子修仓库,购买缝纫机等机器,怎么也得花好几万。

再加上前期储存的原材料等等,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怕是把他们这几个月赚的钱全投了进去都不够。

更别提,建个工厂,不可能就只招几十个缝纫工和学徒就完了,还得招管理人员,仓库保管员,会计,门卫等等。

这么多货,又不买辆运输的车吗买了车还得招司机。

生产出来的衣服卖哪儿他们那个服装店可消化不了,所以还得招销售。

零零总总,少说也得招差不多百来个人吧。

平均每个人按照三十块钱一个月算,每个月光是工资也得三千块,更别提还有水电费之类杂七杂八的开销。

这样一算,一个月没有个几万块的销售额,工厂根本扛不住,非常容易亏本。

而何春丽跟胡安两人文化水平不高,也没什么管理经验,走的全是野路子,好处是胆子够大,什么都敢干,坏处是没有长远的计划,工厂里关系户过多,管理混乱,很容易出乱子。

刚开始也许能凭借市场的红利,赚一笔,但时间一长,跟风者众多,产品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就会出问题。

而做衣服,他们根本就没自己的设计师,全是仿造南边沿海的新款式。

一旦别人也抓住了这一点,大量仿制他们的衣服,他们的优势在成本低廉的小裁缝面前就毫无竞争力。

毕竟,一件布料值五块的衣服,小裁缝敢卖六块、七块,但何春丽他们不敢,因为他们还有其他人工、水电、运输、税务等成本,还有积压产品。

而现在知识产权保护并不严格,他们自己都是抄的别人的涉及,也不可能要求其他小裁缝别抄他们的,只能吃了这个暗亏。

这些念头只是在林老实脑海中掠过,转眼又被抛到了脑后。

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辛苦大半年,他即将迎来第一批丰收

今年年景好,风调雨顺,没有干旱,也没有洪水,水稻长得颗粒饱满,稻穗沉甸甸的。

不过在收水稻之前,他们要先将小龙虾收了。

林老实提出的虾稻混养模式很成功,放进水田里的虾苗都长大了,一只只在田里爬来爬去,在岸边站一会儿就能看到好几只。

因为要分一半给林老实,村长干脆提出了一个办法,大家共同打捞,捞起来后,当场称一下,记好重量,由村里的拖拉机开到城里统一卖。

卖完了,大家直接分钱就是。

这样比自己单独卖方便多了,也省事多了,大家都没意见,选了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准备捕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