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说在县里再置办一套的,怎奈,最近工业票用得太废,别说买锅了,就是多买两个盆都不够。
牛车刚一出门,村里的妇人蜂拥而至围了上来,这个带了把鸡蛋,那个又拎了只风干的野鸡。
“爹?”
蒋兰被人扯着拽着,一时之间接也不是,拒也不是。
“停!”
老爷子手里的拐杖往地上一顿,摆手道“都散了吧,又不是不回来了。”
“桃源村是我们的根,大伙儿放心吧,”
宋启海走到老爷子身旁,保证道“隔三差五,我们会带着傅慧回来住几天的。”
“九叔,启海,福宝跟着你们,我们放心的很。”
有妇人站出来笑道“我们过来没别的意思,最近家家的伙食改善了不少,这不就想着你们搬家不得请客吗,大家就商量着带点东西,给你们多添几道菜。”
“有心了,谢谢大伙儿。
不过,还请大家拿回去吧。”
宋启海团团拱了拱手,诚恳道“上次认亲宴该来的都来了,搬家暖房倒是不好再请。”
“各位请回吧!”
“这……”
一众妇人相互看了眼,然后,有人从后面递过来一个包袱,有妇人解释道“上次你们认亲宴办得突然,咱们也没得到消息。
后来又说小办,自家吃个便饭,就不请太多村人了,我们也就没好意思上门打扰,只私下匆匆忙忙于各家寻了些布料,做了件百纳衣,昨日才算完工。”
“九叔,别的您们可以不收,这件百纳衣……”
是村里老老少少一百多位女性,按古法共同缝制的。
老爷子不等她把话说完,将孙女一把从牛车上抱下,轻推了下她的后背,“傅慧,去吧。”
百纳衣每扎一针都含了句妇人们的祝愿,傅慧双手接过,躬身朝众人行了一礼,“谢谢!”
“九爷,启海叔,”
宋子豆带了大毛挤上前,“我和大毛架车送您们吧,也省得您们再回来一趟送车。”
“是啊,启海,”
妇人附和道,“九叔年龄大了,蒋兰体弱,福宝又小,他们俩去了,正好帮你们搬搬箱子。”
“行!”
宋启海拍拍两人的肩,“那就辛苦了。”
“看您说的,这不是应该的吗?”
宋子豆还在客套虚应,大毛已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抱了傅慧坐到车上,又扶了老爷子上了车,一拉缰绳,甩动了手中的长鞭。
牛车启动,妇人们让出道路,纷纷朝一家四口挥手,“九叔、启海、蒋兰、福宝,记得常回来看看。”
傅慧抱着百纳衣,回应地挥着小手,直至走远,再也看不见那掩在深山处的小山村和一众妇人。
老爷子揉了揉孙女的头,“以后,爷爷带你常回来看看。”
一家人到了县里,小王早已等在了四合院门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