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总有一些人固执己见,死活不愿意参与修路。
对于这些刺头,赵砚安并没有姑息迁就,而是果断采取行动。
他当场下令将这些人押起来,毫不留情地用棍棒教训一番。
经过这一折腾,那些原本顽固不化的人也不敢再闹事,变得老实起来。
如此恩威并施之后,百姓们都乖乖地前往工地修路。
赵砚安明确规定,狄州百姓无论男女皆可参与修路工程,这一举措无形中提升了狄州女性的地位。
过去,女性大多在家里操持家务、照顾家人,如今她们能够抛头露面参与修路工作,每天挣到的工钱与男人一样,甚至有些勤劳的妇女挣得更多。
男人们也不敢对这些妇女说三道四,如果有人敢轻视她们,抱歉,小赵大人有言在先:妇女能顶半边天。
如果你看不起这半边天,那小赵大人派来巡查的衙役会毫不留情地给你几大棒。
那么,修路的资金从何而来呢?当然,大部分并非由官府出资,毕竟官府没有这么多银子。
狄州的世家大族一向养尊处优,喜欢炫耀自己的排场,于是赵砚安特意派人将这些世家大族的主事者客气地请来。
他竟然效仿现代,搞了个招标会,直接告诉主事们,官府要修路,原本是没他们什么事的,这钱自有朝廷拨款,但知州大人有心与诸位交好,特意容许大家参与修路。
只要捐银一百两,就可以获得一条旁路的命名权,若是捐银二百两,就可以给一条主路起名字。
你起的名字会被官府记录在册,此后无论此路如何翻新,都不会更改名字,诸位的善意之举会随着这条路的名字流芳百世。
大家一听,就有些心动,一二百两对于他们来说不算什么,立牌坊建桥修路的事大家也不是没有干过,还不是为了个名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