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说谎,他重复谎言时就会有与前面不一样的地方。
苏送爽问得细致,每个细节都问到,走哪条路,见了哪些人说了什么话都反复细问。
昭华说的是实情,所以毫无错漏,最后苏送爽说:“我还要去问那几个侍卫,如果没什么问题就罢,如果与你说的不一样,你可小心着。”
想了一下,又说:“可能陛下会亲来审问,你可要想好应对,要可怜些,不要强硬,不要说假话,陛下最恨人骗他。
若发现你说谎,绝对整惨你。”
昭华感激地看他一眼,咬着唇点点头。
苏送爽令两个可靠的人在门外看守,以妨外人进来灭口,自己去找其他人对证,只留下昭华被吊在梁下忍受痛苦。
皇帝寝殿内,溜金香炉内香烟缭绕,为高大的殿堂增添了几分神秘气息,众多内侍在殿外听唤,只有大总管落月在皇帝跟前侍候。
文康端着茶碗,眯起眼看着碗中氤氲的蒸汽,若有所思,半晌才缓缓开口:
“难道真是杨蠡指使人来救他的?一个猪贩,居然有这样的胆子?”
当时各国都重视农业,大部分赋税从中所出,为防经商害农,官府都采取措施抑商。
人分四等,士农工商,商人排最后一位,所以,文康很难瞧得起商人出身的杨蠡。
“陛下可别小看这个猪贩,能让燕国太子看中的人,不会太差。”
落月回禀。
“他傲慢自大,一国太子亲自请他,他还端架子,可知是个轻薄东西。”
“陛下知道燕太子请他时,他故意刁难摆架子,国人都骂他轻慢无礼。
那么陛下可知,与此同时,昭华太子礼贤下士之名也传遍天下啊。”
文康收起轻视之色,凝神细思:“难道朕看错了他?”
“只怕他是试探燕太子,若太子不是真心,那么他也不会全力辅佐,若太子真心求贤,他就自污名声成全太子贤名,从那以后投奔昭华太子的能人日渐增多,这就是明证,连一直呆在深宫的老奴都听说燕国在他的治理下,三时有收成,四野无饥馁,上下相安,尊卑有序,夜不闭户,民众安乐,可见此人做事知轻重有分寸,不简单啊。”
“既然如此……”
文康深思起来。
“想必他不会蠢得在这个时候救昭华出去,这样对燕国有害无益,而且这个方法也不太周密,不象是一个精明能干的相国所做的。”
“既然不象是杨蠡安排的,那么……”
落月用极轻的声音说道:“看样子是有人要置昭华于死地。”
“你怎么看?”
“昭华说得也有理,行宫禁苑,外人混进来不容易,况且又毫无声息。
奴才冷眼旁观昭华多日,他这个人,极其谨慎,没有十分的把握,不会做冒险的事。
况且他忍辱负重甘为贱奴,也只为燕国留一生存余地,又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激怒陛下而致前功尽弃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